锦州市总工会
锦州市总工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维权热线
职工互助
职工救助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维权热线
12351
辽工网上入会
职工互助
欢迎您访问 锦州市总工会网站!
今天是:
寻找锦州工匠——锔瓷行当诞出新角色 姜一凡
上传时间:2017年04月14日 08:42:54 访问数量:5265
 
 
     自推出首期“寻找锦州工匠”的报道后,找寻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这次访寻的匠人是首位来自坊间推荐的,在推荐人赵永义先生的举荐下,我们走进了姜一凡和他的锔瓷艺术。
    提起锔瓷这一行当,60岁以上的人一定不陌生,“锔盆锔碗锔大缸……”这吆喝声更是宛若优美的曲调,在心里回荡。可眼前这个28岁的大男孩,怎么也不能让人们把他和这么古老的锔瓷工艺联系在一起。
    4年前,姜一凡在北京某外企做模具设计,在北京的这份差事曾让家里人为他骄傲,更让父亲获得更多邻居、朋友的艳羡。然而,一年前,他突然收拾行装回到了锦州,更是连工作都辞了,要一门心思搞锔瓷、金缮。他身边的同龄朋友不理解,放弃在北京的高薪,觉得他傻。唯一向他张开臂膀的是他的父亲姜波,知子莫若父嘛,他知道儿子为啥回来,他也知道儿子一定能干出名堂。
    一凡的举动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他的锔瓷情结是从孩提时代就埋下了种子,他身体里的这种细胞是从祖辈就开始繁衍的。一凡的爷爷13岁就做起了裁缝,中山装、西装无一不精。老爷子手巧,闲时就好锔个缸、锔个碗玩玩。父亲本行是电视编辑,骨子里遗传的这份灵性还是显露了出来,20多年前,为自己失手打碎的一个陶瓷茶杯锔钉,一发不可收。那时,一凡正是淘小子的年纪,可是当蹲在父亲身旁看锔瓷时,显现出与这个年纪不相配的沉静。父亲常去北京潘家园淘些心头好,一凡不小心把父亲淘来的瓷件打碎了,就偷偷学着锔,弄破手是常有的事,父亲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喝止他,反而“纵容”他继续搞,木匠之类的敲敲打打,一凡都上过手。
    说到一凡锔瓷、金缮的手艺,他没正式拜过师,都是自己摸索着来。传统的锔瓷步骤他都了然于胸:找碴,对缝;定位点记;打孔;锔钉;调和补漏。练就这手绝活,确实需要历练。孔洞钻好,刷去瓷屑,安装锔钉,小铜槌轻轻敲击,一只只锔钉牢牢地嵌在瓷器上。父亲说,家里几乎找不到完好无损的瓷器,就连平日吃饭用的碗盘也均有裂缝,好多都是一凡用来练习打孔力度时造成的。记者细心地发现,一凡父亲用来款待记者而盛放草莓的瓷碗就有一个明显而狭长的裂缝。从锔瓷到金银铜铁玉器、翡翠、土陶、日常器皿等,一凡都能锔。小到一把紫砂壶的壶嘴,大到半米高的花瓶,都能在他的手上重生。一凡的一位客户本来是要锔个碎了的玉镯,来到他的工作室,看到用金缮修补的紫砂壶格外喜欢,就忍痛把自己已经盘出浆的紫砂壶敲碎,让一凡用金缮技艺修补。
    在一凡的工作室随处可见古老的手工工具:老式的金刚钻,工作起来像拉二胡,而现代的工具效率更高。一凡用现代牙机代替了古老的金刚钻,用自制的砧铁给锔钉做模型。这些都是为了成就他的“绝活”:钉多大、眼儿多大。一个直径只有4厘米左右的汝窑小茶盏碎成了3片,一凡用3毫米长的锔钉来修补,而不添加任何其他材料。
    一凡专注的是把锔瓷技艺晋升为锔瓷艺术。当锔钉在器物上成为装饰与器物融为一体的时候,别有一番韵味。在不同器物上修饰不同的锔子,完全就是一种艺术再创作的过程。他的作品融入了更多现代的艺术元素,结合了现代人的审美。他打造的燕尾钉就是在山海关老龙头看到海水经年冲刷条石形成的燕尾槽而获得的灵感。
   “面对不完美的事物,用近乎完美的手段来对待。每个器物都有生命,从被制作出来,到被人使用,难免磕磕碰碰,就好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里总会遇到一些事,难免伤害或者折损。无论是锔瓷还是金缮技艺,面对缺陷不去试图掩盖,坦然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在无常的世界中恪守心中那份对美的向往,化残缺为美,在不完美中追求完美,由此获得升华,反而超越原有的层面,达到更高的境界。”当一凡阐述他对中国最古老的修复技艺的理解时,我们惊讶于28岁的他竟有如此的见地,这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匠人精神的概念:“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代际传承、追求卓越。”他以近90后的身份标签贴注在这一古老、传统的技艺上,深刻表明了他的匠人之心、“择一事,终一生”的初心、“终一生,爱一事”的恒心。
    3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其中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鼓励技艺精湛、符合条件的中青年传承人申报并进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形成合理梯队,调动年轻一代从事传统工艺的积极性,培养高水平大国工匠队伍。”一凡的初心正熔铸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