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长,泵轴封泄漏,热油流出,咋办?”
“咱班马上分成3组,各负其责!立刻停泵,关闭出入口阀门,报火警,拿好灭火器,快!” …… 短短几分钟内,班组人员3次将管壁上瞬间燃烧的火苗扑灭,第一时间将事故状态控制住。所有氢气、液化气、油等多排管线保住了,整个装置保住了,一场一触即发的安全事故避免了。
这位快速反应、指挥若定的班长就是锦州石化公司加氢裂化车间的高颖明,这次排险是他在一线工作的一个缩影。28年里,他由普通基层职工做起,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装置专家。
“学霸”进厂,他把自己变成“全能”
提起石油工人,老一辈人或许还停留在“铁人”王进喜一身油泥、一手老茧的形象上,而在新时代,这个形象早已被刷新。
“我们石油工人在讲贡献、讲付出的同时,更要用智慧去生产和创造。”高颖明这样说。
初中时代,他是名副其实的“学霸”。中考时,他如愿考取锦州炼油厂技校,当时该校的录取分数甚至高于普通高中。
1989年,19岁的高颖明正式进入锦州石化公司加氢车间,成为一名室外操作员,每天拎着扳子“指哪儿打哪儿”,让干啥就干啥。
由于特别善于归纳和总结,工作不久他就发现,在车间里泵、压缩机、加热炉、罐区等多个岗位构成了整个装置的工作流程,这些岗位各自独立,又紧密相连,但操作员们仅仅局限于在自己的岗位各司其职。负责泵的不懂压缩机,负责加热炉的不懂罐区,缺乏总览全局的视野,势必影响效率,也容易在遇到相关联的各种问题时束手无策。
高颖明想:装置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岗位数值调好了,下个岗位又异常了,互动不畅。为啥不能把各个岗位都整明白,打破这些岗位分工造成的壁垒?
不仅仅满足于“指哪儿打哪儿”的高颖明暗自发誓:“我要当个全能的技术高手!”
打定这个主意后,他早来晚走,义务加班,“哪儿有事哪儿到”。看不懂就问;别的岗位出问题了,他就在旁边“听声儿”;实践与理论脱节了,他就去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傅。渐渐地,他掌握了班组所有岗位的操作流程,成为难得的全能技术高手,逐渐在同时进厂的同学之中脱颖而出。
短短5年后,他就以火箭般的速度升任车间生产班长,成为掌控班组全局的人,也因此获得“青年岗位能手”、“五星全能操作员”等荣誉称号。
三年练成“听音辨症”,他排险无数
高颖明是个有心人,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还练就了一项特殊技能——“听音辨症”。28年的工作历程中,在参数正常的情况下,通过耳朵听,他排险无数。
刚入厂时,他就学老师傅的样子,靠听力判断机器运转状态:这个泵的声音是什么样,那个压缩机是什么声……就像记忆婴儿的呼吸,他在脑子里记录了装置运转时的各种声音。
1992年的一天,他听到一台运转泵有很微小的异音,随即向领导汇报,领导叮嘱:再观察两天。果然,几天后,现场检测这台泵轴承箱温度升高——真出毛病了!班组及时进行调整,避免了一起安全事故的发生。还有一次,在新装置运转过程中,他听到“唰唰”声,多年积累起来的经验告诉他:不好!是氢气泄漏!一旦遇明火,哪怕是一点火星,都会引起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工友的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比天大!他毫不犹豫地冲到现场,冒着高压氢气泄漏的危险,带领班员紧急切断气源!装置保住了!可能发生的事故被扼制在萌芽状态,高颖明和班组人员长吁了一口气。
“班长,你这耳朵太‘霸道’了,老师傅练小半辈子才能做到的事,你咋这几年就练出来了?”高颖明笑了。他说,能够拿耳朵定位,就靠平日细心的观察和积累。装置的各种声音就像不同的歌曲,在脑海里都有不同的旋律。装置出现异音,就像一首歌唱跑了调。
生产高质量油品,创造利润,哪个企业都喜欢这样的人
在石化公司,原油是原料,各类油品是产品,企业生产油品创造产值,产生利润,这是最浅显的道理。
数以吨计的原油源源不断地进入一系列装置,经过多道生产工序,流出来柴油、航空煤油、重石脑油,这也是锦州石化公司生产的主要油品。其中,利润最高的当属航空煤油。高颖明想,一样的原油,为啥不多生产些高利润的油呢?他结合多年经验,通过调整温度、压力等各种参数,在合格的前提下生产出最高产量的航空煤油。高颖明说,企业的生产都是以小见大。如果每个班组每小时能多产出2吨航空煤油,按每吨多卖300多元计算,一天就能多卖1.5万元,一个月就增加近50万元,一年就是近600万元。每家企业的利润都是由这样的点滴汇聚起来的。“有的企业倒闭了,其实‘饭碗’都是砸在自己手里的。我们在岗位上尽职尽责,尽可能为企业创造利润一点也不难!”
2015年,“高颖明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次年即晋升为省级工作室,带动了一批有水平、敢创新的技术型人才。他个人也当选辽宁省党代表、全国人大代表,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模等诸多荣誉称号。
28年来,普通工人高颖明稳步前行,善于思考,不断创新,用智慧和汗水百炼成钢,最终成长为业内全能高手、装置专家。他的成长之路,会带给您怎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