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并不一定就是高大上、高精尖,创新可以源于细节,将小事做到极致也是一种创新。在工作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敢于创新,就能够体验到创新所带来的改变和乐趣。我们可以允许创新的不完美,但我们不能阻止它一步步走向完美。”这是作为锦州供电公司保护自动化所职工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李禹,对他的工作室成员经常说的一句话。
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青年创新成果奖、技术发明奖……所获荣誉数不胜数,变电站电缆沟盖板安装施工智能机器人、备自投专用模拟操作开关箱、变压器轻瓦斯试验仪……所得成果层出不穷。锦州供电公司保护自动化所职工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在市总工会和公司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秉持创新精神,坚持务实作风,积极为职工创新搭建平台,引领、激励职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全力开展技术攻关、管理创新、科学研究等活动,推广普及先进的创新理念、技术和方法,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用汗水与智慧培育创新成果
在工作室成立之初,也会有人心存疑虑,这个工作室究竟能发挥多大的作用?然而,随着一款款“神器”的推出,大家都越来越觉得,这个工作室可不简单,定有大作为。
在李禹的带领下,一件件凝结着工作室成员辛勤汗水和智慧结晶的创新成果被研制了出来。其中,今年工作室研制的电缆沟盖板安装施工智能机器人在省公司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竞赛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智能机器人的研制成功,彻底解决了由于电缆沟盖板较重,人工作业吃力,极易拉伤、扭伤、砸伤的问题。原来20个人的工作量,现在只需两个人配合即可完成,确保了人身安全,减轻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工作成本。该智能机器人也填补了国内外电缆沟盖板施工方向的空白,目前被应用在锦州供电公司多项工程中,获得了现场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
去年9月,创新团队的两个项目参加了市总工会组织的创新大赛的角逐,其中变电站屏柜拆装移动车获得了比赛的铜奖,另一个项目变压器轻瓦斯试验仪获得了比赛的优胜奖,这两个项目已经作为了省公司的推广项目。去年,工作室还参加了市总工会组织开展的“五小”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竞赛活动,便携式非全项试验仪获得了三等奖,并且已在省公司群创中立项。
用务实与高效筑牢创新平台
工作制度规范,工作任务明确,人员分工协作,工作开展务实高效。工作室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从实践出发,逐渐把自身打造成为了一个集智慧积累和创新的摇篮和平台,“比奉献精神,比创新能力”的良好工作氛围已经形成。
由技术骨干牵头,工作室定期开展创新研讨交流会,碰撞创新灵感。就最近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开展讨论和交流,看有没有可行的创新思路可以予以解决。大家擅长的方面不尽相同,创新的灵感就这样在大家的你一言我一语中被激发出来。
创新团队14名成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明确分工,当有一个创新项目立项之后,工作室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会在相关原理方面对成员进行指导和拓展性补充,其余成员会根据自己的实际分工,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原理图纸的绘制和汇总、原材料和构件的采买、创新项目的拼接组装、成果的反复试验、创新记录的总结以及相关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发布等。大家各司其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推进成果的转化速度还能保证成果的质量。
用引领与培训培养创新人才
按照工作室带头人李禹的深刻理解,创新工作室不仅是创新的平台,同时也是培训的基地,大家在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的同时,自身也在收获着成长。
很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员工去现场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少,考虑到这种情况,保护自动化所的领导将现场的机电保护装置和设备搬到了工作室,青年员工可以随时在工作室进行实际操作和训练。保护自动化所还根据青年员工的实际需求开展点菜式培训,由专业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定期授课解惑。每年的1月和6月是保护自动化所的培训考试月,青年员工在这一阶段可以申请实操考试,通过考试后,所里将根据其表现情况进行相应提拔。目前,已有7名青年员工在这里经过考核后走上了组长和工作负责人的岗位。
同时,工作室还建立了科学的培训制度,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安排培训,使工作室成员们能尽快掌握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并不定期组织工作室成员到外地或同行业部门参观学习,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现在的工作室真正成为了人才引领提升的沃土。工作室孟祥博荣获锦州市第二届“最美劳动者”称号,李涛、庞雨薇被评为锦州市“金牌师徒”……
就在不久前,锦州供电公司保护自动化所职工创新工作室刚刚被评为省级职工创新工作室。
身处新时代,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展现新作为。李禹和他的职工创新工作室将在创新路上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