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徐凯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把开展管理创新、方法创新、服务创新和业务创新作为工作室的主要任务,带领创新团队积极进取、不断创新,用劳模精神和创新精神不断书写着创新优良答卷。他是锦州石化公司钳工车间质量技术组组长,20多年坚守在生产第一线,秉持着传承、执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企业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如今他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人才层出不穷,技术交流硕果累累,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徐凯话语铿锵、自信满满:“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创新,我们所从事的事业需要创新,我们的企业需要创新,为此,我们一直在努力,并坚定前行。”
徐凯对于劳模创新工作室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工作室是以培养工匠为目的,是工匠精神的一种体现和载体。
在他看来,工匠精神在他的工作室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精益求精、传承坚守和创新。精益求精就是提高检修技术技能,提高精准度,提高工作效率。传承坚守就是技能的传承、岗位的坚守。创新则是科技在进步,设备在更新换代,只有时刻具备创新精神,企业才能实现加快发展。
钳工车间全部员工有100多人,40岁以下的钳工操作工人50人,他们中大多数是大专毕业生,有扎实的文化基础,是未来钳工车间的顶梁柱。劳模创新工作室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年轻的技术人才,提高钳工的业务素质,为企业生产保驾护航。目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均为班长、组长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各自领域里都是技术骨干和生产负责人,他们分工明确、协调共进,为工作室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人才支撑。班长和组长们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的活动中,带动整个团队抓好生产检修,技术工程师则在团队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技术指导作用。
培养人才提高业务素质和检修技能更好服务生产,做好机组检修保养确保长期稳定运行,进行转动设备技术改造,这是劳模创新工作室发展的三大目标,也是一直努力的方向。
有了工作目标,有了精神支撑,再加上扎实有效的集中授课、动手实践、现场操作指导、技术交流等活动开展形式,多年来,劳模创新工作室在技术成果、人才培养、大型工程任务完成、技术交流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看看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成绩单:
根据公司重要机泵的运行情况,工作环境及设备运行寿命,徐凯组织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先后制定了2017年和2018年锦州石化公司重要机泵保养检修工作策略,2017年共有23台往复机和离心式压缩机进行了保养。针对23台机组检修,徐凯组织制定了检修方案,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全部23台设备已经完成20台,而且都是检修后一次开车成功,为公司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锦州石化公司重整车间100万吨/年汽油加氢扩建为130万吨/年,2015年开始筹备,2016年8月开车成功。在该工程建设过程中,徐凯和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出色地完成了动设备安装质量的检查工作,工程“三查四定”的确认工作以及开车过程中设备问题的解决工作。该装置开车过程中动设备无任何异常,顺利运行,装置开车一次成功。动设备投产一年来,运行平稳无异常。
在人才培养方面,根据公司着重培养一岗多能的全能操作工的要求,钳工车间做出了具体培训方案,在全车间开展各类机型系统培训,根据钳工专业的特性,重点开展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大部分培训任务都由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来负责,并取得了明显效果。
在现在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徐凯有经验有激情,积极传帮带,青年人有想法有智慧,全力比学赶超,整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在一起经常就出现的某方面技术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充分调动了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尤其是青年人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加速了他们的成长成才。同时,这种交流讨论还延伸到了车间内部的互相交流、和同行业先进单位的互相交流。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集团级劳动模范……多年来,徐凯通过出色的工作业绩和奉献精神、奋斗精神,取得了一系列荣誉,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劳模创新工作室多名成员通过不懈努力也得到了证明:季伟获得了集团公司技能竞赛金奖,高峰获得了公司级劳动模范……
在市总工会和公司工会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如今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了高技能、技术人才在技术攻关、技术成果推广方面的作用。劳模、专家和技术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动设备施工检修及安装的操作技能进一步提升,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进一步彰显。作为劳动模范、优秀党员、技能标兵、技术骨干,大家在一起不断学习和掌握检修维修专业前沿知识和技能,解决影响公司平稳运行的生产装置方面的疑难杂症,成员们能创新、敢创新、愿意创新,在提升公司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为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摄影:杨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