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快乐叫舍得》读后感
作者:古塔支行 张晓荆
在总工会推荐的10本书目中,我第一眼便被《有一种快乐叫舍得》的书名所吸引,于是在业余时间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其中舍与得的哲学、舍与得的故事让我感触颇深,受益非浅。李昊轩的这本《有一种快乐叫舍得》正是解决现在人们心灵烦恼的一剂良药,是引导我们幸福快乐的精神指南。
舍,看上去是予人,实际上是予己,书中用一则故事论完美地进行了论证。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独自在荒凉的沙漠中行走的旅行者,在走了两天两夜之后,他的身上已经没有了任何可以吃的东西,而更可怕的是,他已经没有了水,饥渴难耐。而后,更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这个人在途中还遇到了沙暴。狂风吹起漫天的黄沙,使他的眼睛都无法睁开,更辨不清楚方向。就这样,他苦挨了两天,烈火般的干渴几乎摧毁了他的生存意志。绝望中,他发现了一幢废弃的小屋。他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小屋时,发现里面除了一堆废弃的木材之外,什么也没有。当他几乎绝望的目光扫过屋角时,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台抽水机。他兴奋地上前汲水,可任凭他怎么努力,也抽不出半滴水来。
正当他颓废地坐在地上时,却看见抽水机旁有一个小瓶子,瓶上贴了一张泛黄的纸条,纸条上写着:你必须用水灌入抽水机才能引水!不要忘了,在你离开前,请再将瓶子装满!果然,当他拔开瓶塞时,发现瓶子里果然装满了水!这时,他的内心开始了犹豫———
如果自私点,只要将瓶子里的水喝掉,自己就不会渴死,也能活着走出这块沙漠;如果照纸条做,把瓶子里唯一的水,倒入抽水机内,万一水一去不回,自己就会渴死在这个地方———到底要不要冒险?思考良久,到了最后,他终于决定照纸条说的做,把瓶子里的水全部倒进了这个看起来破旧不堪的抽水机里。没想到,当他再次摇动抽水机,真的从抽水机里涌出了大量的水。他喝足水后,依旧把瓶子里装满水,用软木塞封好,然后在原来那张纸条后面,加上了一句他自己的话:相信我,真的有用。几天后,他终于穿过了沙漠。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要面临这样的选择。舍得,舍掉现在拥有的, 未必就会得到自己苦苦追寻的,但是不舍,却更得不到想要的。面对如此抉择时,我们犹豫了,我们彷徨了,伤感、失落、无奈随之涌现出来,故而我们消沉,我们抑郁,而随着这一切的涌现,我们愈加难以抉择,愈加让自己内心痛苦。
其实,一个人之所以快乐,并不是因为他拥有得多,而是源自他计较的少。过多是一种负担,也是另外一种失去;反之,少并不意味着不足,或许是另外一种拥有。舍弃也并不一定是完全失去,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是更为宽广的拥有。因此,舍得是一种处世智慧,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舍得让人宽心,它是对心境的一种放松,是对心境的一种滋润,它驱散了乌云,清除了心灵的尘埃。有了它,人生才能淡定从容,生活才会被阳光普照,快乐与幸福也会随之而来。
有人说:“取是一种生存本领,舍是一门处世智慧,没有能力的人取不来,没有思想境界的人舍不得。”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得与失的交替过程。如何进行取舍,确实值得细细思量,只有那些懂得舍得之道的人才会有快乐长相伴。
书中以“舍得”为主线,告诉我们做自己的心情主宰,拒绝诱惑,放下欲望,淡泊明志,远离贪婪,学会放弃,懂得满足,只有这样,才能牵手快乐。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平淡的生活让我们体会着酸甜苦辣,难免不平衡的心里,有偏激的行为,同时也在衡量着舍与弃,得与失,这一切都困扰得我们透不过气来,让彼此失落得找不回自己。我们很多人的人生观都已经被现实给同化了,把“得”和“舍”都赋予了功利的感情色彩,只知道去追求得到,追名求利,去贪婪的获取,总是觉的不该失去或放弃就是失,只求去“得”,不愿去“舍”,坚持着不该有的执着,让自己背负的越来越沉重,以至于被压的喘不过气来,不得不放慢自己的脚步甚至最终停止不前。
懂得放弃,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得充实、快乐!舍掉那些沉重的、让你走不远的负担,留下那些轻快的、灵性的美好。患得者得不到,患失者必失去。人不可能永远只是获得,而从不失去,珍惜曾经拥有的,就是一种最好的生活方式。
有一句经典名言: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放得下才能走得远,有所放弃才能有所追求,什么也放不下或不愿放下的人反而会失去最珍贵的东西。
人生如棋,在重要的位置,或在不重要的位置都不必介怀,只要恰如其分发挥你的功能,平凡的岗位也能展现精彩的人生。《舍得》中说:做人要能被利用,才是有用之人;物品要能被实用,才是贵重之物。自已有才(财),才能舍才(财);自己有道,才能舍道。
所以只有豁达的人,才懂得珍惜当下,也只有懂得珍惜当下的人,才是快乐的。好高骛远最终一无所获,豁达、知足、宽容会帮助我们消除抱怨和不满,让我们感激和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让我们真正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快乐!努力学习,充实自己,提高素养,使自己成为对家庭、对单位、对社会有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