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别研究了,已经都是第几套方案啦?整不成也不耽误生产啊!”
“别泄气啊,这不已经见亮了么?这个三氯化铝发生器整好了,品质又能上来一大块。以前那么难都过来了,这点困难还算个啥?”锦州钛业股份有限公司钛白一分厂三车间内,副主任刘俊海乐呵呵地跟助手说。
本想“争取工资、养家糊口” 却成第一批“钛白拓荒者”
1982年20岁时,毕业于铁合金技校冶金专业的刘俊海属于企业自己培养的人才。毕业后直接到了铁合金厂铬冶炼分厂工作。
1992年钛白粉厂初建缺少人员,4月份到钛白粉厂报道,“那时候进厂就琢磨着能争取多挣点儿钱,养家糊口。”刘俊海坦言,“1992年刚到钛白时,厂房已经建好,设备正在安装中,我们新员工的主要任务就是接受培训。因为国外对氯化法钛白工艺严格保密,根本没有正规渠道获取氯化法工艺的完整技术,当时我们公司是根据一个技术咨询公司提供的一鳞半爪、残缺不全的资料建立起来的。”25年前的情形,刘俊海记得清清楚楚。除了经常去现场看看那一台台新奇陌生的设备,剩下的就是由拿着一摞厚厚英文资料的老师做生产前培训。
当时的公司没有一个人具有氯化法钛白实际生产经验,工人要么是来自铁合金厂的冶炼工,要么是新毕业的学生,培训老师也只是按图索骥,拿着一知半解的一摞英文资料,对一群毫无化工生产经验的学生讲课,效果可想而知。“当时自己也是几乎什么都听不懂,只能机械地记笔记,一心只想着快点生产。卖了产品好多挣钱啊!”
1994年,终于熬到公司开始单体试车,刘俊海作为一名基层岗位员工也参与其中。从试车的前期准备工作开始,缺乏经验的短板就暴露无遗,问题一个个接踵而来:螺栓拧不紧、垫片放不正、阀门不知道应该是开还是关……等到检漏时一送气,就发现没一个地方是正常的,生产系统四下漏气,不用检漏就知道不合格。“没办法啊,我们只好笨人用笨方法,一条螺栓一条螺栓、一个垫片一个垫片、一个法兰口一个法兰口的检查调整,一个阀门一个阀门的试验确认。”
“上天待我们还算不薄,投料5分钟之后就听到有人喊:‘产品出来了,产品出来了,快去南楼看啊!’我刚跑出北楼门口,就听到又有人喊:‘停车了,各岗位做好准备!’虽然第一次生产不到10分钟就停了,但看到了雪白雪白的二氧化钛半成品,对我来说,鼓舞和信心远大于打击和失望。而且,多挣工资,好像没那么重要了!”
氯化法钛白开拓者所要面临的困难远大于想象。在接下来的试生产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系统泄漏和关键设备无法正常工作让整个系统无法连续生产。到1996年年初,因资金短缺和技术不过关,系统试车工作被迫停止,进入整顿阶段。“这一段工作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锻炼了氯化法钛白生产的基本操作技巧,算是养成了遇到紧急情况镇定处理不慌张的性格吧。”刘俊海笑道。
留下 是不想认输
公司停止生产后,只给职工发基本的工资,许多人都辞职走人了。“我也想过走,不过自己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再加上这几年辛苦试车也对公司有了感情,就决定坚持下去。当时前途很渺茫。在停产整顿阶段,也没有什么事情要干,平常除了检修、保养设备,就是拿着培训笔记看看,期待着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开工生产。”
公司的命运终于迎来了转机。1997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邹家华来公司视察,了解情况后召开现场办公会,指示要筹资5000万元作为公司试车费用,并成立氯化法钛白粉专家小组来开展技术攻关。
刘俊海听到这个好消息异常兴奋,和同事一起,在专家的指导下对设备和仪表逐项进行分析、检修、整改,同时接受改进后的工艺培训。
在这一段时间内,刘俊海干劲十足,不是在现场琢磨设备、仪表、管道,就是在会议室接受培训,就感觉时间过得飞快。
1998年11月,在时隔几年之后再一次进行系统试车。几乎对主要设备、仪表都进行了改进改造,并在逐渐的生产中摸索出适合系统的工艺控制参数,系统生产逐渐趋于正常。2000年系统实现连续平稳运行,2001年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工艺流程全线打通,2004年生产线产量达到设计产能。
在公司不断向前发展过程中,刘俊海施展的平台也不断变化,由一名普通员工提升到班长,再由班长提升到车间主任。
2009年,刘俊海作为主要参与人的1.5万吨/年氯化法钛白扩能改造工程一次投料试车成功,是对公司多年积累的软硬实力的最好检验和证明。
进步 脚步不能停
“从0分到80分,进步是最快的,可是怎么从80分到99分,甚至到100分,这个过程挺艰辛,你只能一点一点地进步,进步的速度会越来越慢,收效也会越来越小,但是,你不能停。”刘俊海笑道。
就拿对三氯化铝发生器、氧化反应器等关键设备的改造来说,从立项到改造,两年多时间,刘俊海几乎是“长”在了车间,“简单地说,制造钛白粉有个氧化过程,加入铝粉,可以提高金红石晶型二氧化钛的转化率,减小粒度。难题在于反应的时间也就是1秒左右,这1秒钟,尽可能多地加入铝粉使其反应。一口气加多了还不行,铝特别伤机器,一台机器好几百万!咋办?”
“那时候觉得我们团队就像‘聪明的一休’,每天都在想辙。方案想了很多,开始的思路都集中在设备内部结构上找出路,可是都在实践的过程中推翻了,记不清有多少人劝我放弃了,但是总觉得不能就这么放着不管了,而且好像对自己总有那么点信心,能鼓捣成,可能是我太倔吧!”刘俊海并没有因为大家的劝告而放弃,选择了继续琢磨,“就突然想到,别一条道跑到黑,内部结构改变不了,可不可以在外边多加一条分流管道?”
想法得到一致认可,整个团队都觉得改造有门儿了!而改造首要的,需要找到耐高温耐腐蚀的外接设备,“管道好找,阀门却不好找。”
“阀门厂,大概找了七八家吧!”刘俊海说得轻描淡写,“总不能因为一个小细节而毁了整个项目。”
两年,三氯化铝发生器、氧化反应器等关键设备的改造终于完成了,加铝量翻了一番!钛白粉的产品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至此开拓了CR-200、CR-300、CR-210等钛白粉新牌号,在高档纸张、色母粒、汽车用漆等高端领域与进口钛白粉展开市场竞争,打破进口钛白粉在这些领域的垄断局面,为钛白粉民族品牌正名。
逼得进口货降价
从2010年开始,锦州钛业不再视国内硫酸法钛白粉为对手,而是以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第一大生产厂家美国科慕为目标,刘俊海又通过打浆罐尾气循环利用、原料替代等手段降低生产成本,不断降低钛白粉成本和销售价格,“我们的品质放在那,可以比的!”说到这,刘俊海很自信。
“就说跟实德的合作吧,几年前,我们也去寻求合作,人家说一直用进口产品,我们的质量、产量确实比不了。就在2010年年底,当我们把我们生产的钛白粉拿到实德负责人面前,把数据摆在那,你要的指标我们能达到,我们的价格你再比一下!优势马上就显现出来了。目前,我们顺利与实德合作,而进口的部分,也因为我们的优势,最终被迫降低价格。”
从最开始的争取工资,到现在的精益求精,刘俊海说这个改变其实就是想“争口气”,“逆境的时候,心里总有一股不认输的劲儿,再难也得咬牙挺着,等到努力改进产品质量、与国外钛白粉品牌竞争时,那时候真的有一种要‘为国争光’的自豪感,‘永不满足、拼搏进取’其实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我自己的一个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