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来了!又来了!好像她对生产多明白似的,成天往车间跑啥!”、“一共就做一件衣服,不把我们都召唤来,能显出她会管理?”、“别吱声了,谁让人家是高才生呢!”3年前,宝强制衣的流水线车间,30岁的王晓薇低着头、咬着嘴唇……
这个“受气包儿”王晓薇,2006年毕业于天津科技大学服装与设计工程专业,在日企服装厂担任过生产组长及产品开发助理等职务。既有学历又懂管理,2009年,锦州市宝强制衣有限责任公司聘请她担任设计部主任。学习服装设计能在服装厂做设计部主任,王晓薇如鱼得水。公司对这个人才非常重视,几乎每次大型会议,都会让她参与其中。
2014年1月,一次关于脱离传统生产模式的会议中,提到公司需要跟上市场对个性化、定制化的服装产业新形势。而个性化的单量单裁生产模式与传统的生产模式之间产生了矛盾,要想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实现单件流水及无缝转款成为公司要攻克的重大难关。
“这个,晓薇,你负责!”
“啊?”
“有什么意见?”
“我是搞设计的,管理方面的改革我没接触过……”
“你有能力,又在大厂待过,这个任务非你莫属,不用谦虚了,就交给你了!”没等王晓薇说完,总经理张营当时就拍板了。
就这样,公司大会上,服装设计出身的王晓薇就这样“赶鸭子上架”地接受了!
任务是接了,以后的工作咋干?王晓薇没谱了。无缝转款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实际操作中很难达到这种理想状态,排除B款(B款<旧款>的节奏时间远大于新款A的节奏时间)的特殊情况,无缝转款是单件流水中很重要的环节。“说大白话,就是所有的制衣环节都无缝联接。现在有很多成功人士或是特殊体形的顾客更倾向于单体定制的购买方式,需要个性化的单量单裁生产模式,而这种模式只有通过各部门的协力合作和规范的转款流程才能保证其顺利进行。”王晓薇解释道。
任务既然接下了,就得干出个样子!说干就干!王晓薇开始查阅大量的资料,研究成功企业的案例,发现没有一种成型的系统适用于公司的这个项目!这就需要她完全独创。
当她总结出一系列适合公司的方法,兴高采烈地拿到公司领导处请示,领导表态特别干脆:“没问题!你看着办!项目交给你,我们放心!”
得到领导的充分信任,王晓薇美滋滋地来到了车间。
当她拿着方案,对每个小组做出要求时,她听到更多与“上层”不一样的声音。
“以前那种生产方法不是很好吗,这么折腾下去,生产计划都不能完成。再说,一个坐在办公室里的设计师能懂什么生产的事?”
习惯于大批量流水作业的工人们,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单件流水,而导致打乱了生产进度。
衔接出了问题,王晓薇几乎每天都在生产线与工人们一起。正是因为她去得频了,才出现了本文开头的场面。
“我知道她们是故意说给我听的,没办法,执行不下来,我也很难过啊!”
王晓薇坦言,当时的她就是个“受气包儿”,每天不想上班、不想面对生产线上的工人们,就想“猫起来”哭一场!
“自古改革多艰难,她们现在不理解你,一旦成功,生产效率会大大提高,到那时候员工收入提高了,她们就知道改革是正确的道路了!”王晓薇坦言,幸好在她最沮丧的时候,公司领导还这样力挺她!
“那时候人家说啥我都得挺着,确实挺压抑,但是我总不能因为那些闲言碎语就‘撂挑子’!”
王晓薇重新振作精神,和其他项目组成员们不断研究尝试,还要每天挂着笑脸,不断做流水线员工的思想工作。
终于,在项目实施的一个月后,出成果了!过去一个小组一天生产100套服装,在项目实施以后,一天的生产量达到了120套,不但数量上升了,质量也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对单量大的款甚至可以达到150套左右,生产效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20%—50%,产品返修率也直线下降!
“你行,我们服了!”
项目进行取得了成果,以前不理解的员工也渐渐开始支持她的改革,“虽然道路艰辛,但是总算能看到成果!”王晓薇长出了一口气,“努力有了回报,心也敞亮了!”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逐渐地,流程顺了、人心齐了,王晓薇再去车间,再没有闲言碎语,看到的都是一张张和善、温和的笑脸。
“以前觉得她一个小丫蛋儿也不懂生产,就会拿书本上的东西硬往上套,整点子‘洋式儿’,瞎指挥,耽误我们干活。后来发现人家是真有本事,按她的方法,效率也高了,质量也好了,对我们工人最明显的好处就是工资多了。”
“工人都是对事不对人,你行,我们就信服呗!”曾经反对改革的流水线工人李静这样笑着说。
如今,所有的加工流程无缝联接,尤其是大批订单到来时,效率的提高更是有目共睹。而王晓薇则默默地退了出来,回到了设计师的本职工作上。“改革会改变固有习惯的运作方式,肯定会遇到巨大的阻力,有了这个经历,让我知道坚定信心、团结合作,一定会在小小天地中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