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力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但我们如何理性的看待它?我们暂且拿历史为例,大家都知道英国的首都是伦敦,但为什么是伦敦呢?我想探讨 “为什么”才是学习的重点,也就是说要会思考,而不只是记住了“什么”!那有没有可以两全其美的方法,即可以记住东西,又会学习呢?有,那就是思维导图学习法,它兼顾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充分发挥了左右脑的天赋智能。
你了解提高记忆力的通关法则吗?我们通过一个测试来说明。
你能在三分钟内按顺序记住这30个词吗?困难很大,但哪些词容易记住呢?
一、位置在首和尾的词。
二、和我们关联性大的词。
三、差异化的词。
四、重复性强的词。
这四类词中,第二点和第三点是需要我们学习的,即通过联想和想象找关联及关键词提取和图像转化,这些技能越熟练,我们记忆就越高效。
我们先练习找关联的能力。
这五个词之间没有任何逻辑联系,如何让它们产生关联呢?也就是这个样子
说到一个,就可以想到下一个,甚至是它的上一个。这就要发挥我们强大的想象能力,并让画面感帮助我们来记忆。比如大家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画面:一大桶的牛奶洒到了沙发椅上,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是一大桶而不是一袋,因为越夸张的东西越容易记忆,接下来,这个沙发椅重重地砸到了桌子上,一大堆的桌子被运到了市场,市场里铺满了饼干。如果大家一直在跟着我的思路走,现在就可以闭上眼睛,看看能不能把这五个词说出来。答案是肯定的。
这个方法就叫垂直思考法。什么是垂直思考法?
垂直思考法,它的形态是一个接一个,功能是提高记忆力和思考的深度。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思考的深度有什么有关系,我们再举一个例子,
比如我们在做会议策划时,会考虑到地点的选择,可能是国内,也可能是国外,如果是国内,可能是北京,也可以是其它城市,如果在北京可能会选择朝阳区,**酒店,从会议到地点,至国内,到北京,到朝阳区,到酒店,这一过程就是提高我们思考的深度。
接下来,我们就看一首古诗。
这是一首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的诗,它是这样翻译的: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那我们如何用垂直联想法把它记住呢?
1、通读、理解
2、寻找关键词
这里有个小技巧,无论是白话文还文言文主语是关键词,动词和形容词后的词往往都是关键词。
3、建立关联、联想画面
这些词找出来之后,我们把它们按顺序排列,运用垂直思考法就可以了。这里需要注意,为了加深我们对整首诗的感受性及记忆效果,我们还可以把整诗诗变成画。
练习画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提升我们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当你不会画时,你一定会去想查资料,无形之中培养了我们的钻研精神。
这首诗记完了,我们对于这首诗的学习就结束了吗?当然没有。
这是一幅关于《山行》的思维导图,这幅图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画并引导孩子: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叫《山行》,它一共有四句话,第一句写了山和小路,第二句写了白云和人家,第三句写的是枫林,第四句写了霜叶和花。仿佛作者看了四眼,写了几样东西,用28个字表达完了。我们能不能模仿作者也写一写呢?
我们为什么用1、2、3、4来强调四句话呢?大脑喜欢分类,喜欢逻辑清晰,越清晰大脑越觉得简单,减少大脑压力,越喜欢学。如果我们告诉孩子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28个字的诗和要学习一首四句话的诗,哪一个听起来更轻松呢?我想一定是后者。
这幅图就是思维导图,它用发散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它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它能激起人们强烈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就像我们刚才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们可以把不同的分支涂上颜色,也可以把文字换成图像,这同样有助于我们的记忆与联想。我们用最简短的关键词表达出了文中所有的重点。
我们总结一下思维导图中有利于我们记忆的因素:
1、清晰的逻辑结构,从中心延伸出的每一个分支都代表一个类别,类别越清晰,越容易记忆
2、图像,我们看一部电影之后可以清晰的复述电影内容,但你看完1—2小时的小说却不一定能说清晰它讲了些什么,就是这个道理。
3、色彩。思维导图不同的分支用不同的颜色,比如山行这首诗的导图,我们可以把白云深处有人家这条分支涂上蓝色,因为蓝色会让我们想起蓝天白云,有利于我们记忆。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是提高思考及记忆能力的强大的学习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