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总工会
锦州市总工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维权热线
职工互助
职工救助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维权热线
12351
辽工网上入会
职工互助
欢迎您访问 锦州市总工会网站!
今天是:
永葆本色的王日新
上传时间:2014年05月06日 10:02:47 访问数量:6740

                            本色不变  精神永葆
                   ——记锦州药业集团76岁的全国劳动模范王日新

    她一参加工作就选择来到当时比较贫困的辽西山区,主动提出去偏远的农村供销社卖药,由于她工作出色、成绩突出,先后被评为北镇县、辽宁省、全国商业战线先进工作者和社会主义青年积极分子,18岁就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她退休后,时时以劳模精神鞭策自己,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为灾区捐款。在家庭生活困难的情况下,她勇敢面对,没有任何抱怨,表现出一个老劳动模范的胸怀和风范。省总领导听了她的事迹后感慨地说:“你不仅过去是劳动模范,现在仍然是大家学习的典范”。她就是我市现在最老的、现年76岁的全国劳动模范王日新。
当年——面对工作艰辛,她说:“党和国家需要就是我的自愿,没有个人选择的权力”,坚定的信念与勇气令人叹服
响应党的号召,自愿到艰苦的地方去
王日新有着不幸的童年。她的老家在辽阳太子河畔的一个小村庄,她出生后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没有能力扶养她,是好心的邻居妈妈的奶水救活了她。从此,她就成了这个家庭的一员。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王日新从懂事起就帮助家里拾柴烧火干零活。小学毕业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她选择了供给制的贸易学校念书。毕业分配时老师征求她的意见,“你愿意去哪,是沈阳、长春、哈尔滨、还是大连?”她腕言谢绝了老师的好意。“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毅然报名到辽西省医药公司工作,来到了新成立的北镇县沟帮子医药公司。
工作大胆波辣,打开了医药下乡新局面
初出茅庐的她参加工作不久就赶上全国开展医药下乡工作,因为此项工作没有先例,刚开始就遇到了困难,很多人下去都没闯出路子,领导犯了愁。
王日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主动找公司主任请战:“我去!”领导惊讶地说:“你是女同志,个子小,身体单薄,交通又不方便,你行吗?”她毫不犹豫地说:“我年轻,我懂药品知识,保证完成任务。”主任带着疑惑的眼神说:“那就试试吧”。
万事开头难。当她第一次走进青堆子供销社就吃了闭门羹。供销社主任见来了个黄毛丫头,马上说“你回去吧!你是女同志,晚上没地方住,再说从来没听说过供销社卖药,这不是异想天开吗?”王日新毫不退让,坚定地说:“不完成任务我决不回去!”
说到做到,每天她第一个上班,下班最后一个走,每天帮助供销社打扫卫生、帮助卖货、帮助结账,哪里有事就到哪里帮忙。她说:“我的算盘打的又快又准,供销社的人都非常喜欢我。就这样,我迈开了第一步,站住了脚。”王日新说:“总是自己闷头干还不行,还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于是,她利用农村赶集人多的机会,向农民宣传党的医疗方针、讲解医药知识和医药下乡的好处,受到了群众的欢迎。通过她的“软磨硬泡”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供销社主任终于退了一步,“我真拿你这个黄毛丫头没办法,你能把经营药的人给我找到我就同意。”
王日新见主任松了口,劲头更足了,她就在职工中物色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的同志,帮他打消畏难情绪,教他医药知识和经营方法,和他一起站柜台,手把手地教,认真搞好传帮带,直到这个同志能独立工作才回单位。讲到这里,她难掩喜悦地说:“我还没到家,社主任和群众的表扬信就送到医药公司了。”从此,北镇县的赵屯、闾阳、中安等十几个供销社都开展起来了,不到半年时间全县都开展了药品下乡工作。
她创造了药品下乡经验,成为全国劳动模范
推广药品下乡的工作局面打开以后,王日新更忙了。她每年大部分时间都深入农村,每两天换一个地方,每天最少走10多里地,有时30多里地,不管刮风下雨,不顾酷暑严寒,她走遍了北镇县大小供销社、地区医院和卫生所,在乡间的小路上留下了她的足迹,在供销社留下了她的身影。这期间,她摸索总结了药品下乡“四摸五带三进社”的经验。她介绍说,“要做好工作,就要摸清药品市场的情况、摸透卖药人的情况、摸准地区用药情况、摸好本地经营情况”;要“帮助供销社做好进货计划、帮助经营者学习药品知识、帮助调好物价、帮助商店搞好药品的储存、帮助卖药”;要做到“人要进社、药品进社、技术进社”。她的做法不仅推动了锦州地区药品下乡,还被推广到全国各地推行。
王日新兴奋地说:“当我看见乡亲们有的胃病好了、肠炎痊愈了、咳嗽轻了、伤口愈合了、炎症消失了,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她说,我每到一个地方,乡亲们都把我当成亲人,这家留喝茶、那家请吃饭,一声谢谢、一个温情目光、一把红枣、一捧花生,感谢的话语,浓浓的乡情,增添了我对他们的牵挂,我的决心更大了,工作更努力了。
由于她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1954年光荣地出席了北镇县先进工作者代表会,1955年出席辽西省商业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全国社会主义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56年出席了全国商业系统先进工作者会议和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成为全国劳动模范。这一年她还不满18岁。
说到这里,王日新无比激动地说:“那是1956年4月30日在北京体育馆,我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朱德委员长、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我个子小,还挤到人群前与邓颖超、蔡畅握了手,拿出笔记本请王崇伦、孟泰老英雄签了字”,幸福的心情难以言表。她说荣誉只代表过去,现在虽然年岁已高,作为一名劳动模范,要时刻牢记劳模精神,永葆劳动模范的先进本色。
现在——面临生活困难,她说“每当我遇到困难,就会想起无数先烈,我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坚强与乐观,使人感动
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为灾区献爱心
王日新退休后,虽然离开了工作单位和原来的工友,但她没有离开工会组织和昔日的老姐妹。除了参加一些劳模活动外,她依然坚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组织劳模参加“市民看锦州”活动,为劳模发放文艺节目、电影票,她的家成了离退休劳模联系点和活动中心。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她第一时间给老伙伴们打电话,第二天一早就同大伙来到市总工会为灾区人民捐款,给全市劳模带了好头,不到二天时间就有500多名劳动模范参加捐款捐衣物活动,受到市领导的表扬。
勇挑家庭重担,不给国家添麻烦
谁家都有难唱曲,而在王日新的家似乎多了一些;谁家都有实际困难,但对王日新来说似乎过于沉重了一些。
她自己年高体弱,不仅要照顾患有精神病和脑血栓的老伴儿,还要照料患有精神抑郁、离异、没有工资收入的独生女儿。为了给老伴儿和女儿治病,她曾卖掉房子,一家三口到南方的一个亲戚家暂住,回来后凑钱买了现在只有50多平米的旧房。
王日新说,她是外地人,在锦州没有亲友,退休以后没有了单位同事,多次搬家没有了老邻居。她说,生活困难克服一下就过去了,最怕的就是亲人有病,只要犯了病自己就抓了瞎。
去年10月,她老伴儿和女儿同时发病,她们一家三口都住进了康宁医院,一住就是三个多月。今年春节前老伴又犯了心脏病,半夜三更带着离不开的女儿又住进了医院……直到大年三十才拿着药回到家过年。
面对这些困难,她没有向任何人诉苦,都一个人扛起来;面对这些难处,她没有任何抱怨,都是一个人承担。春节前,省市总工会领导到她家走访,当领导把慰问金送到她手中时,她没有欣然接受,三番五次推辞,说什么也不要。她说:“社会上比我困难的人还很多,应该去资助他们,这个钱我不能收。”最后在大家再三劝说下,她才勉强收下,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
有人问她,“是什么力量让你支撑下去?”她说“每当我遇到困难,就想起无数革命先烈,我还有组织的关心照顾,我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人生只有加油的站点,没有终止的目标。我是一名劳动模范,当年在生产中遇到困难,我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把活干好;现在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不能给国家添麻烦,不管在任何时候劳模本色不能丢。”
生动的语言,感人的事迹,让人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王日新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工人阶级品格的伟大,看到了劳模精神的崇高,这不正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