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总工会
锦州市总工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维权热线
职工互助
职工救助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维权热线
12351
辽工网上入会
职工互助
欢迎您访问 锦州市总工会网站!
今天是:
全国劳动模范陶贵周事迹
上传时间:2015年05月05日 15:22:41 访问数量:4217
    陶贵周,1959年生,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诊断教研室主任、心内科主任。他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无私奉献在心血管卫生医疗事业第一线30余年,受到了社会和老百姓的肯定。2002年获“辽宁省诚信服务杯先进个人”、2005年获“辽宁省五一奖章”、2006年获“辽宁省劳动模范“、2009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1年获“辽宁省慢病防治先进个人”、2011年获辽宁省首届“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辽宁省首届“十大健康卫士”、2012年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13年获“中国心血管医师优秀工作奖”。
    陶贵周同时兼任辽宁省政协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基层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康复学会心血管委员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脑同治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预防学组委员、中国吸烟与疾病控制学会心血管委员、辽宁省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心血管病防治专家组副组长、辽宁省心血管医疗质量管理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技术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中医络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师协会理事、辽宁省中医药学会理事、锦州市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心血管病防治专家组组长、《国际循环》编委、《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常务编委、《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医学与哲学》编委、《辽宁医学院学报》编委等。
    1979年9月1日,怀着对医学知识的渴望,走进了锦州医学院,他就是陶贵周。1984年的夏天,25岁的陶贵周作为优秀毕业大学生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毕业并被留院工作,他带着满怀的豪情与壮志,成为了锦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一名心内科医生。但是,年轻有冲劲的他并不满足仅仅掌握现有的知识。在工作两年后,陶贵周考取了锦州医学院心内科研究生。1989年,陶贵周作为“优秀毕业研究生”获得了硕士学位。工作期间,他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他边工作、边学习,虽然忙碌,但他做得有条不紊,游刃有余。这样大量的阅读、实践,很快让他在心脏病治疗领域中成为一名佼佼者。自1994年起,陶贵周连续被评为医院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95年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被评聘为硕士生导师。2010年被聘为辽宁省首批国家二级教授。
    1998年7月,由于各方面成绩突出,陶贵周被国家公派赴澳大利亚留学,在悉尼大学心脏科心导管室专修介入性心脏病学一年。澳大利亚是个以风景美丽而闻名于世的国家,但他对这些并不关心。在他的相册里,只有和澳大利亚专家的合影以及工作照,却没有一张风景照片。因为在澳大利亚的每一天,对陶贵周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那里有他梦寐以求的先进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为了掌握更多、更新、更全面的心脏病学知识,他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英语,利用休息日和夜间熟悉设备的使用。他不停地接纳、吸收、消化新的知识、新的理念,在很短时间内,他在语言、心导管操作技术、环境适应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他的聪颖以及勤奋好学,受到了国外同行们的认可和称赞。
    在澳大利亚的那段日子,陶贵周有时一天要连续做15例左右手术,中午没有时间吃饭。为了避免放射线的损害,他每次手术都得穿上20多公斤重的铅衣。由于长时间负重站立,他的两脚掌患上了腱鞘囊肿,站立时会感到麻木,手术结束后躺在床上也感到钻心的疼痛。放射线的辐射使他时常咽痛、感冒、发热,但是他仍然坚持学习和工作。由于是国家公派,即使做再多的手术也没有任何报酬,但他珍惜这每一次的手术机会,他说:用自己身体上的苦,换来知识的丰富和技术的娴熟,是一件划算的事儿!那时候的他抱着的信念就是,掌握新技术,回国后为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也义无反顾。留学期间,他做各种介入手术1500余例。
    陶贵周是一个不计较个人利益的人,是一个把病人放在心上的人,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1999年10月,陶贵周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学成后,他放弃了澳方高于国内十倍以上的薪水,放弃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大医院的优越条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归国,并且到辽宁省最贫困的地区--辽西地区工作,回到了培养他的母校——锦州医学院。谈及此处,他笑着说:“和人的生命比起来,个人的利益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呢?我是中国人,我当然要为更多的中国人治病。是母校为我铺下了通向成功之路,我更要为我的母校尽一份力。”临别前,他的导师悉尼大学附属医院心脏科主任、世界著名心脏病专家劳斯教授在鉴定书上给他这样的评价:“少有的、聪明的、刻苦的、有竞争力的心脏病专家”。
    在医院的大力扶持下,次年3月份,心脏介入性治疗这项新技术在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正式开展。截至目前,他带领心内科全体人员每年收治心脏病人5000多例,每年开展各项心脏介入手术数千例。通过新技术的开展,使医院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死亡率有明显的下降,使心律失常治愈率明显提高。由于治疗效果的显著,慕名而来的患者越来越多,患者不仅来自辽西地区,更有大量患者来自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等地,陶贵周率先引进的心脏治疗新技术已造福锦州市乃至辽西周边地区的广大人民,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辽西地区心脏病诊治中心,先后被评为锦州市重点医学专科和辽宁医学院重点医学专科,他带领的心内科团体被评为辽西地区唯一一个国家卫计委冠心病介入培训基地,辽西地区唯一一个国家药品实验专业基地。近年来,每年他先后数十次参加国际心脏病学学术交流会进行交流,并多次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年会、中国心血管医师协会年会、长城心血管国际会议、全国心血管介入会议、全国介入论坛、全国介入沙龙等心血管领域高端会议的主席团成员或学术委员;发表国家级论文40余篇,著书15部;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他还到辽宁省各地讲学或手术指导,对当地医院的医疗业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亲自会诊,解决危重疑难问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到十多个县级医院进行基层医师理论培训和现场查房培训,受到当地医生欢迎和好评。作为内科党总支副书记,他带领内科党员到县乡及农村养老院义诊和捐款,并将自己主编的数万元科普书免费赠送广大读者。辽宁省盘锦发生了历史上罕见大洪水灾难后,陶贵周教授不怕生命危险带头报名参加了辽宁省抗洪救灾医疗队;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他又带头多次捐款。一次在通往导管室的下楼梯过程中,导致第五跖骨裂纹骨折,由于工作需要,他不得不拄着双拐来医院指导手术。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一心为民的服务精神。瞩目的成绩自然吸引媒体的目光,《健康报》《中国科学人》《友报》《辽宁日报》《辽宁职工报》《辽沈晚报》《锦州日报》《锦州晚报》《辽西商报》《葫芦岛日报》,辽宁广播电视台、锦州电视台、锦州人民广播电台、曾多次对陶贵周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突出的业绩,良好的口碑,医院以及社会赋予他的一道道耀眼的光环,却没有阻挡他前进的脚步。如今,他依然每天在工作岗位上认真的忙碌着,关切的对待每一个患者。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是患者需要,无论风雨,他都会随时从家里赶来,为患者解除病痛。有一次,因为长期手术放射线的影响,他发烧达39℃,依然坚持为病人做急诊手术。一次正值他腰间盘突出急性发作,有一名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半夜急诊,他硬是戴着护腰、忍着巨痛完成了手术。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人们都亲切的叫他“心的守护天使”。
    日前,陶贵周又获得辽宁省首届十大健康卫士、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13年中国心血管医师分会优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这是对他长期以来献身医疗一线工作的支持和肯定。“继续脚踏实地的为广大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心脏病学的发展不懈努力、为控制我省乃至全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奋斗,做一名真正的被广大人民所喜爱的健康卫士!”这是他的理想,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吃水不忘打井人”,为辽医贡献毕生精力,是他一贯不变的信念。如今的他,因长期的放射线照射头发已花白,长时间站立的工作使他的腰部和颈部伤痛累累,但他没有被美誉迷惑,没有被辛劳击倒。他还在用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平凡的才华与不灭的医者仁心融入到每一天平凡的生活和工作,奉献给他爱的事业和患者,奉献给这个他挥洒了35年青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