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不是给村里送来几车化肥、几袋种子,或是出钱办个养鸡场、养猪场、加工厂,而是办了技能培训课堂和光伏发电站,这在“扶贫界”成为佳话。为啥?“十里八村亮堂堂,家家户户手艺忙”,富有村的村民一句顺口溜给出了答案!
进驻贫困村,出点钱,修条路,似乎也不难,但难的是让村集体瘪了40年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让村民的生活水平提上去,更难的是,当驻村干部走进村,就像回到了自己家。用驻村干部的话说,“人来狗不叫”,就是最好的证明。
新房点点,鸟语花香,新铺设的乡村道路不断延伸……如今的北镇市中安镇富有村再也看不到往年的旧模样。光伏扶贫正在惠及千家万户、技能培训让村子里热闹非凡。
两年来,富有村的新变化让因病致贫的周丽芝“做梦也不敢想”。她激动地说:“穷了一辈子,没想到能过上今天这好日子,电视里总是在念叨‘啥是幸福’,眼前的一切就是幸福!”
要想富,先修路
“富有村”不富有,这是中安镇上的讥笑之谈。富有村由富有和佟屯两个自然屯组成,土地面积5100亩,人口1400余人,属于半山区地型,土地农业以种植玉米为主。说起过去的富有村,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儿的村书记柴伟直摇头:“日子那叫一个苦!村里没有路。甭说别的,就说这些娃儿们上学,只要一阴天下雨,咱们村就出现一处风景,家家户户的村民背着孩子深一脚浅一脚,一步三滑送娃娃上学,怕有水坑就沿着两边站着排走,那看着这个揪心。都说要想富先修路,可富有村路不通不说,那时候连村部都没有。”贫困,成了富有村的代名词,全村常住人口350户,重点贫困户10户、次重点贫困户10户、相对贫困户45户,全村人均月收入不足500元。
而变化就是从路开始的。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富有村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因此,“畅路”“通水”成了锦州市总工会扶贫工作组的首要攻坚任务。2014年7月,根据省扶贫工作统一安排,锦州市总工会组建工作队进驻富有村开展扶贫工作。进村伊始,工作队就广泛征求民意,挨家挨户串门,结合村情民意,确立了驻村帮扶3年规划,首当其冲解决村民反映强烈的出行难的问题。工作队与市、县三级水利和交通部门沟通协商并出资15万元,为富有村铺设了4.6公里的水泥路面,村内90%以上的路面得到了硬化。从谈路色变到如今临路而喜,村民坦言“路通了,心亮了。”锦州市总工会帮助村里打井,修建了水泵房,铺设水管,为家家户户通上自来水,彻底解决了村里吃水难的问题。“通水”“畅路”改变了富有村的面貌,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扶贫村组织建设得到加强,软环境得到优化。出行问题解决了,主心骨的问题迫在眉睫。
以前的村部,外面下雨里面漏,窗户还直透风,连党员的活动场所都没有。锦州市总工会驻村工作队把建村部做为加强党建的切入点,帮助协调资金,对原村部室内结构进行了彻底改造,修建文化广场,并安装了健身器材,平整村部广场进行了彩砖硬化,把四围院墙作为文化宣传阵地。村“两委”有了办公场所、基层党员有了活动阵地。同时,工作队帮助村“两委”建立健全制度,并通过集中学习、研讨、讲党课等形式,组织村支部党员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村里有了主心骨,党支部凝聚力提高了,班子更团结了。”柴伟说。
如今的富有村,每当夜幕降临,房前屋后一吆喝,三五成群的村民在村部前的文化广场上跳舞的、扭秧歌的,好不热闹。“以前闲的谁家狗叫都得过去看个热闹,现在吃完饭老姐妹儿一喊咱就开跳,也没那么多事儿了,咱村儿的生活不比你城里差!”65岁的孙秀华美滋滋地说。
“驻”进民心,“帮”出实效
扶贫对象、内容、目标、措施、考评是锦州市总工会扶贫“五个精准”为原则,按照“识别到户、帮扶到户、落实到位”的要求,实施了产业开发、科技培训等扶贫项目,“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走进富有村村部的精准扶贫办公室,打开村里的贫困农户登记表,只见精准扶贫推进表中贫困农户的基本情况一目了然,随意选中其中一个贫困户,其家庭收入、民间借贷和贫困原因、家庭的种植、养殖等情况都清晰记录……
“对每一个贫困人口,我们的调查人员都登门、面对面地了解情况,并将贫困状况拍成照片,做到精准识别。”富有村第一书记周晨告诉记者。锦州市总工会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逐户分析致贫原因,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号准“脉”,找准症结,选好“药方”。做到“一家一户调研摸底、一家一户一本台账、一家一户一个扶贫计划、一家一户结对帮扶、一家一户回头跟踪扶贫效果”。
“记者同志,我想和你说说俺们家的事儿!”周丽芝喘着粗气,豆大的汗珠顺着额头落下来,边说话边走进村部。“我儿子明年大学毕业了,不是咱们工会他就得辍学,我的爱人刚刚过世,甭说儿子上学,全家吃饭都成为问题。”今年43岁的周丽芝身患乳腺癌,之前她的丈夫常年卧床不起,在收到儿子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刹那间却没有丝毫喜悦而是绝望。锦州市总工会了解情况后,党组书记、主席孙志海带队撑起了周丽芝一家的希望。孩子今年已经大三了,周丽芝逢人就说孩子的生命是她给的,全家人的希望是锦州市总工会给的。
锦州市总工会对富有村特殊困难村民家庭实行领导包户帮扶制,每个领导包一户困难家庭,实行长效、长期帮扶,根据困难家庭存在的实际问题,随时提供帮助。困难家庭于泳的孩子考上了大学,锦州市总主动提供帮助,将其纳入金秋助学救助范围,解了燃眉之急。困难家庭于德海家的房子年久失修,夏季遇雨天漏雨,锦州市总工会想方设法帮助修缮……这样的精准帮扶让锦州市总工会赢得了民心。
“驻”进了民心,村里贫困户的困难要解决,可要想断穷根,就要兴产业。找准符合当地资源又有市场潜力的产业不易,市总工会沉下心来和群众一起研究对策,寻找出路。
2016年10月19日,锦州市总工会副主席刘文全带队,会同农委相关领导以及镇村干部一起到凌海市石山镇八里村农作物种植合作社进行学习考察;
2016年11月4日,锦州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吴玉林带队到省总工会帮扶的抚顺清原三胜堡村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参观学习……一条条锦州市总工会跟踪调研扶贫项目的记录就是富有村实现脱贫项目的见证。
光伏产业扶贫是锦州市总工会为富有村贫困群众实现脱贫的“造血工程”。“这个我最有发言权,老周一星期去协调4天,一跑就是一个半月。有时候为了办事中午连饭都吃不上。”村口摩托车拉脚师傅张心才道出了“光伏产业”其中的不易。
百姓的希望就是责任。为了让群众的期盼早日变成现实,锦州市总工会开辟了电站建设项目绿色通道,优化报装流程,简化并网手续,提出边完善手续,边开展工作的运作模式,为建设单位提供咨询、设计、施工等全方位跟踪服务。“光伏产业收益用于帮助扶贫村65户贫困户的130名贫困人口脱贫。经过与阳光能源有限公司等承建单位沟通,锦州市总工会投入40万元用于光伏发电站的建设。
“有的村民认为在地上架一堆‘板子’会影响农业收成,有的认为电站会带来辐射,还有的怕电站会使周围温度升高。”回忆起调研阶段群众的反映,周晨打开了话匣子。针对群众的困惑,他们搜集整理光伏电站无毒无污染的相关材料及时发放,向百姓宣传光伏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模式,不但不影响原有土地收入,还能让贫困群众长期受益。他们耐心细致的工作逐渐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太好了,光伏电站并网发电了,这下我们每年都能分到红利,家里终于能有稳定收入了。”富有村的刘光友一直关注着电站建设进程,电站并网那天,他高兴地放起了鞭炮,“那感觉就跟家里办喜事一样。”
坐在炕头也挣钱
开展精准扶贫,首要的前提是对象要精准,就是要解决“扶持谁”的问题。驻村工作队在走访中发现,村里编织扫帚是个有着30多年历史的传统产业。但一直都停留在粗加工的基础上,产品附加值很低,每年的产量可达100多万把,但效益却不大,所以这项传统产业一直没能发展起来,整个村里只有几户村民从事这个产业,而村里很多妇女老人却闲置在家。能不能组织他们学学这门手艺,坐在家炕头上挣点钱呢。经过一番调研,市总发现,其实在很多地方发展花样扫帚已经成为当地特色农业经济,收效很明显,而且易操作,市场前景也很好。今年3月,锦州市总工会从赤峰请来两位老师,办起了花样编织扫帚培训班,专门培训村里的妇女老人。一时间,富有村热闹起来,白天男村民下地干活,干不了重活的妇女老人就坐在家里编扫帚,编好的成品直接送到村里的几家销售户代卖,再从销售户手中领来原材料。由于他们编出的产品样式新颖,花样繁多,在市场上受到热捧,价格也提了上来。现在一把用料仅为从前1/10的花样扫帚,价格却是从前的几倍。富有村现在很多花样扫帚是按艺术品来销售的。编花扫帚成了富有村的一项“炕头产业”,目前村里有30多名贫困村民从事着这项产业。
为了帮助村民进一步打开销路,锦州市总工会还帮着村里在网上开辟市场,他们联系了多个网上商家,把花扫帚挂在网上销售。目前,锦州市总工会正在筹备网上大集,专门销售富有村的花扫帚。“我们要把这项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富有村的一个重要产业项目。”周晨说。
“看到驻村干部,想着市总工会,我们就觉得有了靠山,心里有底。现在我们不用再让人家帮了,工会都把致富路铺好了,咱就得快马加鞭地奔小康了。”村民孙秀华说出了所有村民的心声。
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锦州市总工会将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