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锦州石化 谭月
站在掌声雷动的观众席,我向台上的演职人员庄严致敬,此刻,内心翻涌着无以平复的震撼,这种澎湃谓之——重生。
张鸣岐的重生,是有血有肉的追忆与再现。
话剧张鸣岐以张书记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还原了一个亲民廉洁的好干部形象,没有过多的渲染,质朴的台词在生动的表演中,句句叩人心田。我的耳边依旧萦绕着张书记站在雪花中喊出的那句“老天都在告诫我,为民做官当洁身自好!”控制不住的激情,化作热烈的掌声,久久不息。
我不曾谋面张书记,他走的那年,我尚在读书,但这一瞬间,我觉得他就屹立在眼前,带着锦州百姓的牵挂与爱戴,重回故土。有人说,是话剧演员功底深厚,演活了张书记,我觉得似是而非,再资深的老戏骨也做不到百分百克隆一个故人,张书记的“重生”是因为那些最普通,最接地气的言行,走进了百姓的内心,成为我们心中的不灭之光。
明岐精神的重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指引。
“1994年7月14日张鸣岐同志在抗洪抢险中牺牲。7月16日清晨5点10分,就在距张鸣岐出事的地点2000米的东南方向,人们发现了他的遗体。”百度告诉了我张书记生凭的最后一段路是如何归去的,但搜索引擎无法回复我“鸣岐精神”何以流传千古。
“因为我是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干部,这心中要时时刻刻装着人民,想着人民,为人民急所急,为人民忧所忧,只有这样,我才能问心无愧地对大家讲,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就是明岐精神的精髓,做人民的干部,守土有责、爱民尽责,他的话传递出“三严三实”的正风正气,传递出廉洁勤政、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为官气魄。明岐精神指引着新时代党员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这样的浩然正气不因岁月流逝而失色,不因时代变迁而黯然,必将激励广大党员在新一轮的振兴实践中建功立业。
百姓信念的重生,是锦州城前行的铿锵步履。
21年前,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张鸣岐在抗洪抢险第一线以身殉职,乡民们把张书记走过的那段路,叫做“鸣岐路”。在观看完新编话剧《张鸣岐》后,这条路烙印在很多人心中。
百姓需要好干部有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事不避难的担当精神和廉洁自律的慎独境界。张书记曾将千方百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百姓的根本利益作为人生轨迹。当整个社会处于物欲横流的浮躁中,我们需要这样恪守信念、心系群众的贴心人,我们愿意相信和等待,勾勒锦州的蓝图的领跑者不计其数。
干部只有坚守住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才能脚踏实地地建设百姓的生活格局,明岐精神的重返给锦州城带来务实之风,更给锦州人注入厚积薄发的希望。
重生,带着痛楚与蜕变,更带来梦想的万丈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