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鲍春香
青工委组织的青年干部读书成长活动是以读书为主题的,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阅读过的书目很多,读书看起来很简单,其实不然,至少我不敢说我是一个很懂阅读的人,我想大家或多或少也都在阅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吧。为了帮助大家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的阅读一本好书,我想把《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介绍给大家。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如何阅读一本书》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如何阅读一本书》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这是一本关于阅读的永不褪色的经典。
一、作者背景及简介
先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美国的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莫提默•J.艾德勒(1902——2001),学者、教育家、编辑人,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并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总编辑而闻名于世。查尔斯•范多伦(1926——)出身书香门第,博览群书,才气过人,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并与艾德勒合著了《如何与读一本书》。这本书一出版,立刻成为畅销书,高踞全美畅销书排行榜首有一年多的时间。本书的译者是郝明义和朱衣,简单介绍一下第一译者郝明义,他是一位出生在韩国的华侨,是一位著名的出版家,曾任中国时报出版公司总经理,台湾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兼总编辑,也是财团法人台北书展基金会的创办人。总之,都是非常厉害的人。
二、推荐理由
这是一本关于阅读的工具书,从题目也可以看出来, “如何阅读”,本书的作者会带领读者进入一个不一样的阅读世界。这本书在第一章开篇写到“这是一本为阅读的人,或是想要成为阅读的人而写的书。尤其是想要阅读书的人。”
郝明义先生在本书的序言中这样写道:一气读完后,有两种强烈的感觉。
先是羞耻。我是个做出版工作的人,成日与书为伍,结果到1999年春节前的两个月才知道这本书,到自己四十四岁这一年才读到这本书,几乎可说无地自容。之外,也不免深感懊恼:如果在我初高中青少年时期,就能读到这本有关如何读书的书,那我会少走多少阅读的冤枉路?
但,另一个感触则是:何其有幸。在出版业工作了二十多年之后才读到这一本书,与其说是不幸,不如说是有幸。这么多年来,我在阅读的路上,思索固然很多,困惑也多,想清楚的有一些,想的模糊的更多。就如同书名《如何阅读一本书》所言,这本书帮我就读书这件事的思索和困惑,作了许多印证和总结。如果没有经历这么多年的寻觅与颠簸,发现与失落,我读这本书的感受不会这么深刻,收获也不会这么丰富。因此不论就读者还是出版者的身份,我相信这本书都深远影响我的未来。郝明义先生作为一个博览群书的著名出版家能如此这般评价这本书,可见这本书的价值之大。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家庭、工作、生活种种琐事每天占用了我们太多的时间,能留给我们静下心来认真阅读的时间其实很少,如何充分利用这有效的阅读时间很重要。培根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书需要咀嚼与消化。所以要知道用什么样的速度去读什么样的书。换句话说,应该为不同种类的阅读选择恰当的速度。然而,任何时候都要搞清楚,作为读者,我们是主动地,我们应该清楚自己的目的,知道自己看书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状态。有不同的目的就有不同的方法,进而有不同的阅读模式。同一本书可以很迅速很简略的读,也可以很认真细致地读。这种把阅读层次区分出来的想法就是艾德勒与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最了不起的说法。当然,这样的说法从古到今很多人都讲过,不足为奇。可这本书的好处是充满了细节,可以作为学习阅读方法的工具书,让我们更好地把握阅读,提升自己阅读的能力和水平,以上这些就是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的理由。
三、内容梗概
《如何阅读一本书》共分四篇,21章,作者把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四个层次是依次渐进的,但又是建立在前一种层次的基础上的。通过基础阅读,获取一本书的内容:通过检视阅读,获取一本书的架构和主题;通过分析阅读,更深层次的咀嚼和消化一本书;通过主题阅读,对同一主题的数本书进行整体的分析与研究。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四个层次的阅读:
基础阅读是最基本的阅读方式,只要掌握了语言和文字就能够达到。简单说就是摆脱文盲状态,开始认字了。我们大多在小孩子时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会一直碰到这个层次的问题,如读我们不太熟悉的外国文字,这样的问题就发生了。这时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努力就是去弄清楚这些字。
检视阅读是一种在有限的时间中,充分了解一本书的艺术。在开始阅读一本书之前,应当先对书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解书的类型,在讲些什么,作者的目的或者意图,对读者有什么帮助等问题,并且要很仔细看书的序言、索引,特别是目录,挑几个感兴趣的篇章看一看。这样才能在花时间看这本书之前,对此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避免没有帮助的书浪费读者的时间。
分析阅读是完全咀嚼消化一本书,也是阅读单独一本书的最高阶段。在这个阶段的阅读中,首先要对我们所阅读的书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和分类。只有明白了这本书的分类,才可以帮助我们较好的完成下面的阅读。在这一阶段中,我们不仅要满足知道作者在讲什么,还要能够将作者所表达的内容清楚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要能够对整本书进行拆解,拟出这本书的大纲,并能够用自己的内容对大纲进行适当的充实。通过这一过程,我们能够很好的掌握作者的思路,明白作者的条理。这个过程是艰难而复杂的,但我们能更好更透彻的理解这本书。在分析阅读的讲解部分,作者总共列举了他对分析阅读理解的十五条规则,这十五条规则之间,循序渐进,不断深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全书。但要想把这十五条规则融入我们的常规阅读中,还需要慢慢理解体会。
在本书的第三篇中,作者列举了多种类型图书的阅读方法,包括对实用型图书、想象文学、戏剧与诗、历史书、科学与数学、哲学以及社会科学等的阅读方法的总结和概括。通过作者清晰的描述,我们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阅读,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质量,这一部分对我们的指导作用比较大。比如,作者在讲到如何阅读故事书的第一个建议是:快读,并且全心全意的读。理想上来说,一个故事应该一口气读完,但是对忙碌的人来说,要一口气读完长篇小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不过要达到这个理想,最接近的方法就是将阅读一篇好故事的时间压缩到合理的长度。否则你可能会忘了期间发生的事情,也会漏掉一些完整的情节,最后不知道自己在读的是什么了。
在讲到如何阅读抒情诗时,作者提供了三个规则:一是不论你觉得自己懂不懂,都要一口气读完,不要停。这个建议与阅读其他类型书的建议相同,但对诗来说更重要。二是重读一遍——大声读出来。你大声朗诵诗句,会发现似乎说出来的字句可以帮助你更了解这首诗。如果你朗诵出来,比较不容易略过那些不了解的字句,你的耳朵会抗议你的眼睛所忽略的地方。诗中的节奏或是押韵的地方,能帮助你把该强调的地方凸显出来,增加你对这首诗的了解。最后,你会对这首诗打开心灵,让他对你的心灵发生作用——一如它应有的作用。要了解一首诗,一定要去读它——一遍又一遍地读。阅读任何伟大的抒情诗是一生的工作。当然,并不是说你得花一生的时间来阅读伟大的抒情诗,而是伟大的抒情诗值得再三玩味。而在放下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对这首诗所有的体会,可能更超过我们的认知。
阅读的最后一个层次叫做主题阅读或者比较阅读,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在讨论某个特定的主题时,牵涉到的往往不只是一本书。你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学者,甚至是博士生、研究生,你对某个问题很感兴趣,想发掘它。比如你对钓鱼很有兴趣,想研究一下钓鱼,那就要知道钓鱼的历史,钓鱼的方法,有没有钓鱼的名人,你要找很多不同的书或材料,不一定都是讲钓鱼的,但是一定有跟钓鱼的题材相关联的部分,你要将他们抽取出来阅读。如此一来,你的阅读量会很庞大,这种阅读被艾德勒和范多伦认为是最高层次的阅读。其实,这时候你已经不是为了看书而看书,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阅读。你像一个学者一样,给自己设定了目标,在此目标下收集相关或不同层面的书籍来读,包括上网、看报纸、看杂志,这时候你的学习阅读是最主动的,我们称之为主题阅读。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的话,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业余学者了。这种学习阅读方式其实经常运用于我们的工作中,比如我们写每一个论文或者调研报告时,就会收集很多与题目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好好学习研究,进而帮助我们顺利完成工作,实质都在进行主题阅读。
四、名段名句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些书中的名句:
第一提醒读者,阅读可以是一件多少主动的事。第二要指出的是,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这个读者比另一个读者更主动一些,他在阅读世界里面的探索能力就更强一些,收获更多一些,因而也更高明一些。读者对他自己,以及自己面前的书籍,要求的越多,获得的就越多。
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想变成一个更好的阅读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书或文章都读。如果你所读的书都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你就没法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你必须能操纵超越你能力的书,或像我们所说的,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只有那样的书才能帮助你的思想增长。除非你能增长心智,否则你学不到东西。
好的阅读,也就是主动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或事业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心智就跟肌肉一样,如果不常运用就会萎缩。
现在的媒体如电视、手机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让我们变得被动。阅读是一件多少主动的事,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
阅读,就像是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是跟着一位缺席的老师在学习。只有当我们知道如何去读时,我们才可能真正读懂。
任何实用性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实际的问题只能靠行动来解决。以本书为例。这是一本实用的书,如果你对这本书的实用性感兴趣,那你就是想要解决学习阅读的问题。但除非你真的学到了,你不可能认为那些问题都解决,消失不见了。本书没法为你解决那些问题,只能帮助你而已。你必须自己进行有活力的阅读过程,不只是读这本书,还要读很多其他的书。这也是为什么老话说:只有行动能解决问题。行动只能现世发生,而不是在书本中发生。
如果说每本书都是一条黝黑的通道,通向一个神奇的地方,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便是寻宝指南,使我们顺利抵达,满载而归,不至于迷失途中。他教会人们避免在书山中毫无头绪的乱转、走弯路,尽可能减少读书时的迷思困扰,更好更快的感受到读书的愉悦。它时刻提醒人们,要做一个主动的读者。阅读不仅是消遣、获取信息,而是挑战自己、丰富心灵、不断成长的过程。相信正如书中所说的一样,久而久之,坚持下去,读书便会成为一种习惯、一门艺术!
极力推荐这本书!
我是从梁文道的《我读》一书中了解到这本书的,正好市总阅览室有这本书,我就借来恶补了一下,毕竟是外国的书,翻译过来后语法和文字习惯也和我们平时看的书有很大差别,包含的内容信息又非常大,所以不敢说读透了,书中很多阅读方法还没能领会和掌握,需要以后慢慢咀嚼消化,以上这些只能算是我读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吧,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