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总工会
锦州市总工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维权热线
职工互助
职工救助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维权热线
12351
辽工网上入会
职工互助
欢迎您访问 锦州市总工会网站!
今天是:
双好职工候选人——锦州市中心医院 李英梅
上传时间:2016年11月14日 10:34:05 访问数量:3543
 
    遵循井然有序的导向牌,可以准确地抵达各个诊室;坐在整洁舒适的待诊区,举目可见科普医技的图文;浏览专业医疗平台,清晰、便捷、便民。这就是锦州市中心医院的宣传文化,营造和谐氛围,助力医院健康发展,离不开锦州医院宣传部部长李英梅的默默付出。
    2010年至今,李英梅一直坚守在中心医院宣传战线。2015年任宣传部长以来,年均媒体发稿120余件,采访、报道专家百余人,获得各种荣誉70余项,医院网站被评为全国优秀医院网站,院报获得上级及同行业的充分肯定,被评为辽宁省卫生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连续十四年荣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连续八年荣获“辽宁省诚信服务杯标兵单位”。荣誉背后,但问耕耘。从单纯地对外宣传到现今的医患互动,中心医院的宣传工作在李英梅的“改革”中,实现了成功转型。
    “用正确的思想、先进的文化占领思想阵地,着眼于学习型团队的建设。” 这是写在李英梅工作日志上的一句话,也是院领导寄予她的工作希望。如何让宣传与医疗融合一体,互为渗透?就像两块固态溶解再混为一体。李英梅想到“加温”,先为医疗战线的兄弟姐妹送去火热。
    几年来,她组织开展了“安全管理年”等主题年活动;策划了“医院发展我提升”等特色活动,举办了“建党90周年”等系列活动,凝心聚力,鼓舞了医护员工的士气。在借力媒体宣传医院文化的同时,关注医者仁心。在“尚德至善、医者情怀”先进人物典型事迹推荐活动,先进事迹中90%以上都是工作在一线的普通职工,其中表现医院肿瘤科医生的事迹《以一滴浪花的姿态》被锦州市总工会网站刊发,对内树立了榜样,对外提升了医院的形象。
    打造一支专业精、业务强、作风硬、效率高的宣传报道队伍,是李英梅任职以来的不二追求,也是她用宣传帮助医患找到聚焦点的温暖工程。凭借女性细腻入微地管理意识,她首先在医院建立完善了兼职宣传报道员队伍,开展培训工作,充分调动基层宣传报道员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同时建立具有操作性的动态考核机制,建立报道员微信群,定期下发目标任务,并有考核反馈,报道员的热情空前高涨,投稿率及稿件质量明显提升。
    在中心医院的门诊楼外、门诊楼等公共场合设置电子多媒体设备,及时播发医院新闻、电视专题、健康宣教等内容;通过主题海报、建设院史馆及思源文化长廊,铭记医院历程、挖掘医院内涵,营造出浓厚的医疗宣传氛围。2003年开始编印的《锦州市中心医院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版面极大丰富,内容涵盖全面,发行量每月千余份,让医患间产生直面供需,让宣传成为带有温度的媒介。
    2014年有位患有肾病综合征的26岁女性患者,意外怀孕,本应终止妊娠,但是她执意要生下孩子,院多科室联手帮助她实现了做母亲的愿望,最终母子平安,创造了医学奇迹。李英梅全程跟踪记录此事,并得到市电视台《新视点》栏目的关注和支持。
    进入新媒体时代,微信平台以极具自由性、广泛性、通俗性的特点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媒介。李英梅致力于中心医院微信平台的打造,创新栏目,开创《小静微漫》专栏,将医院宣传正能量事件及一些严肃的规章制度通过生动形象的漫画体现出来,得到广发传播和好评。一条心内一科主任成功救治了一名心脏骤停、猝死的病人的消息通过微信圈的推广,连北京的同行业专家都打来电话表示赞赏。仅一年时间,中心医院的微信平台关注度从几百人上升至近两万人,甚至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
    当前中心医院网络平台主要有两种,一是互联网官方网站,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综合网站;另一种是微信平台,已经初见成效。为了提升新媒体的“体温”,李英梅将工作时间与个人时间全部奉献给宣传。从撰写脚本到拍摄,她亲力亲为,有时候她扛着摄像机,背着照相机,手里拿着稿子,楼上楼下的跑,成为最接地气的宣传部长。在拍摄《24小时》片子时,正值隆冬,为了拍摄到夜半抢救的真实镜头,李英梅在急诊室上起了夜班,连续几天拍摄到凌晨一点,对于抓拍到最真实的场景,寒冬的刺骨冷却不了她内心的火热。
    抓住时代脉搏,利用热点话题开展宣传工作是她的独到之处。伴随我市南山公园的规划建设,一度《南山南》歌曲风靡,她立刻撰写了医护版《南山南》,并录制成MV在网络上推送,优酷点击率超过十万人次,并引起锦州广播电台的关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当《爸爸说》被网友们热议,她马上深入临床一线,亲自采访医务人员,倾听并编写医护版《爸爸说》,在微信平台及院内文化长廊展示,成为宣传热点。
    她并不满足于微信平台的初具特色,在卫计委的主持下,又与北方广电合作开办《健康锦州》专题栏目,精心制作多期健康讲座、名医采访等栏目,将医疗专业知识,搬上荧屏。就是凭借一颗火热的心,她连年获得锦州电视台、锦州日报社、锦州广播电台、锦州市总工会等优秀宣传报道员荣誉。 
    “突破地域界限,稳定和争取更多的农村病人。”李英梅在工作计划中立下承诺。她带领宣传人员本着医疗扶贫、宣传医院、开拓市场的宗旨,多次深入边远乡村,进行义诊和医疗市场调查活动,传播保健知识、宣传优惠政策、义务检查身体,通过与当地群众的“零距离”交流,塑造了医院的良好形象,多角度宣传促进了医院的工作,让中心医院的宣传工作迸发贴近人心的热度。
    文化是一个单位发展的灵魂,在李英梅的灌溉下,绿色医院,口碑成荫,筑牢了医患情感上的共鸣,让宣传的热度一点一滴渗透到医患心内。
    “像一杯大麦茶,味淡、色轻,却唇齿浸润。”这是许多人对李英梅的评价,无论是工作还是居家,她总是带着润物无声的从容,依从内心,温暖如春。
    在工作成绩的背后,有她默默付出的汗水,加班加点工作成为常态,节假日从不休息。当夜幕低垂,她的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编辑一期微信,修改拍摄宣传片,或者打磨一篇稿件……机楼关最后一盏灯总是她的办公室,而这并不影响她经营自己的小家。
    她是事业上的女强人,更是婚姻家庭中的女主人。“爱情中最长情的告白是陪伴。”工作之余,李英梅和爱人、孩子打造着充满温馨和欢笑的小家,就像行走的诗行,浪漫而温情。
    “紫陌红尘,淡淡馨香,十八载岁月清浅,皆是最好年华里,最美的记忆。
    遮疾挡雨,驱露秉霜,有举案齐眉,有此生偕老,那是,我们用静美时光走来的一生缠绵……”李英梅用自己的细腻方式为婚姻圈点,这首诗作于结婚18年纪念日,家庭的和谐与温暖令女儿幸福成长。
    不单纯说教,不强硬制约,李英梅对待女儿坚持“身教胜于言教”,她用敬业工作、恪守诚信,传递给女性坚持初心的坚韧。陪伴女儿学习的时候,李英梅用夜记,记录女儿的成长,回味家庭的酸甜。女儿第一声喊出“爸爸妈妈”;女儿一岁半时,去北京进修;女儿喜欢的鲁迅、沧海镜、玄色……当14岁的女儿说她“要像周总理一样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李英梅很欣喜,她用自己的努力工作,让孩子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是用什么都换不来的精神财富。
    有“温度”的传媒成就了中心医院的医疗文化,有温暖的持家,填满了幸福久长的日子,李英梅坚信,心存阳光,必然繁茂,分享热度,于人于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