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一个指导站,服务企业职工一大片。”辽宁锦州天晟重工有限公司工会主席于凤久日前告诉记者。锦州北镇市沟帮子工业园区的“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指导站”2019年成立后,服务园区38家企业,指导未建会企业建立工会组织,已建会企业建立完善职代会厂务公开制度、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受益职工5000余人。
这得益于近年来锦州市总工会“系统化、品牌化、规范化、差异化”协同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建设工作。
截至目前,锦州市建会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建制率达97%,厂务公开建制率达93%,国有公司制企业全部建立了职工董事、监事制度。锦州市总也先后三次被评为“全国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点线面”协同推进
近年来,锦州市总紧密结合全市企业分布和行业特点,点、线、面系统化协调推进建制扩面、提质增效。
点对点企业带动。锦州市总通过大带小、老带新、国有带非公模式常态化开展基层工会结对帮促活动,带动非公中小企业、新建会企业和新业态企业把工会建起来、职代会开起来,厂务公开活动转起来,累计结对125个。
穿成线行业带动。2014年起,锦州市总陆续建立起了光伏、金属、汽车零部件、快递等10个市级行业工联会不断深化行业职代会制度建设,将听取《行业执行国家有关劳动法规政策情况和劳动关系状况报告》、投票表决《行业集体合同(草案)》、选举产生行业集体协商职工方代表作为落实职工“四权”的重要载体。
连成面整体提升。面对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建制难、运行难的突出问题,锦州市总锚定省级工业园区,创新建立园区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指导站5个,有效整合市、县、园区、企业四级工会力量,集中推进。
锦州市总将健全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作为重中之重,通过系统化协调推进、品牌化创新载体、规范化运作程序、差异化丰富内容等方式方法,完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企业民主管理在企业改制改革、高质量发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的积极作用。
品牌化示范,规范化引领
锦州义县七里河工业园区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指导站,将抓建会摆在突出位置。大家彻底排查园区未建会企业、及时跟进招商新落户企业并建立工作台账,上门现场办公指导企业建会入会,大大提升建会精准度、入会便捷度和服务精细度。截至目前,园区实现了建会全覆盖。
2023年以来,锦州市总在提高指导站服务效能上不断探索,从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小切口将服务手臂扩展到安全生产、困难帮扶、职工培训、技能竞赛、创新创效、文体活动等工会工作的方方面面。
锦州市总将规范职代会程序作为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锦州市总工会组织民管部部长张洋介绍,锦州市总组织民管部制作了新建工会、工会换届、职代会召开、提案工作、集体协商5套工作流程图和63个材料模版,让作为基层工会干部的他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在程序合理合法的前提下,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充分保障。”锦州市总工会相关工作负责人说。锦州市总要求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指导企业必须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分项表决,并且要把《工作说明》作为表决的必要前置程序,确保职工真实意愿真实表达。
2024年3月,锦州市总指导市属8个行业工会联合会在召开行业职代会表决《集体合同(草案)》之前,要通过做《关于签订<集体合同(草案)>的说明》,将征集意见、确定议题、协商过程、协商结果等全过程向职工代表公开说明,经过充分讨论后再进行投票表决。
让民主管理融入企业管理
为使企业民主管理真正融入企业管理,锦州市总在国有企业和非公企业分别探索不同的发展路径。
在国有企业,重点突出职工的主体地位。让“职工关心的事讲给职工听”,指导企业在职代会上听取《行政工作报告》《安全生产工作报告》《职工代表提案工作报告》等,让职工心里有本“明白账”。让“职工关注的事交给职工定”,坚持企业工资调整、奖金分配、福利待遇、休息休假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都要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让“代表职工的人让职工选”,职工代表、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集体协商职工方协商代表必须经职代会民主选举产生,当好职工的代言人。让“领导职工的人由职工评”,职工代表在职代会上对企业领导人从德、能、勤、绩、廉5个方面进行评议,督促企业领导廉洁从政的同时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
对于非公企业,锦州市总在坚持指导做好职代会、厂务公开的前提下,重点探索民主管理方式,如辉山乳业、锦兴电力金具、芦田肥业等企业都设立了总经理热线、金点子信箱、合理化建议征集、职工代表提案评比等,在扩展企业民主管理广度和深度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锦州市总连续8年开展“公开解难题、民主促发展”主题活动,累计收到职工代表提案806个,选出优秀职工代表提案320个,为企业解决难题近千个。此外,锦州市总工会指导光伏、金属、食品药品等行业工会持续开展OPL单点教育和小改小革评比活动,成为职工欢迎、企业受益、职企共赢的品牌活动。
锦州市总相关负责人介绍,锦州市总将继续努力推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落地落实,保障职工群众主人翁地位,提高职工群众创造性和企业竞争力,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