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总工会
锦州市总工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维权热线
职工互助
职工救助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维权热线
12351
辽工网上入会
职工互助
欢迎您访问 锦州市总工会网站!
今天是:
关于印发《锦州市总工会201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上传时间:2014年05月04日 13:47:25 访问数量:5612


锦工发〔2014〕10号

关于印发《锦州市总工会201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市)区总工会、市产业工会、市直基层工会:
    现将《锦州市总工会2014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锦州市总工会
2014年3月21日

锦州市总工会2014年工作要点

    2014年全会工作总的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工会十六大精神为指引,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构筑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安全网”为主线,以“和谐职工之家”建设为统领,以“六个专项行动”升级为突破口,以提升服务大局能力为保障,强化履职意识,推行“项目制”运作的工会工作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团结动员全市职工支持和参与全面深化改革,做深化改革的促进者、主力军和阶级基础,切实在加快辽宁沿海第二大城市建设的进程中作出积极贡献。
一、打造理念创新品牌,在夯实基础上达到新高度
    (一)在保障大局上推进理念创新。要紧密围绕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省总工会十届五次全会精神,贴近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认清时代发展赋予工会工作的新责任新使命,只要是大局需要,就要勇于担当,切实将市委、市政府对工会组织的要求,创造性地体现到思想理念和工作思路中,形成推动改革、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在服务职工上推进理念创新。要贴近职工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始终把更好地维护和发展职工群众利益作为工会的中心工作来抓,在促进职工更高质量就业、获得更加合理的收入、享有更加充分的社会保障和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利等方面,不断推进服务职工的思想理念和工作手段创新。要按照职工群众的“生物钟”和满意率来安排工作和组织活动,调动和发挥职工群众的创造力,让他们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发展成果的受益者。
    (三)在扩大影响上推进理念创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及各种新兴媒体资源,发挥各级各类载体的作用,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当代劳模精神、职工先进文化和工会特色工作的宣传,营造积极向上、工会工作有为的良好社会氛围。紧紧围绕“六个专项行动”升级与“和谐职工之家”创建活动,以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和新的思维方式,提升创新品位,打造具有锦州特色的响亮品牌,不断扩大工会组织的社会影响,为工会工作全面开展夯实群众思想基础。
二、打造新型职工队伍,在发挥作用上达到新高度
    (一)敬业奉献,持续放大劳模精神效应。认真组织全国、省、市“五一奖状”和“五一奖章”评选推荐表彰工作,落实劳模疗休养、体检和相关待遇,创新劳模管理服务机制,切实做到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上加强领导、工作上标准提升、生活上更加关心,重视他们在改革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培育和弘扬新时期的劳模精神,鼓励他们再立新功,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崇尚劳模、学习劳模、关心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氛围。
    (二)创优争先,持续放大技能大赛效应。要结合市委实施沿海突破战略和加快建设辽宁沿海第二大城市的奋斗目标,广泛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新锦州、共圆中国梦”建功立业竞赛活动,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功立业;举办“状元杯”职工技能大赛,选拔出锦州市的职工技术状元;动员各企事业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岗位大练兵、技术大比武、生产大竞赛”等劳动竞赛活动,树立本地区、本单位的金牌工人、技术状元、创新能手;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注重效果,加强培训,基地数量至少达到30个,并借助企业基地搞好相关培训;不断完善职工成长成才机制,激励广大职工获取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努力建设新型职工队伍,为锦州发展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三、打造“和谐职工之家”,在推动升级上达到新高度
    (一)增强主动性,选好立足点。全市各级工会组织要以“立足基层、体现特色、突出重点、激发活力”为目标,实现“六个专项行动”的阶段性升级。
    一是在推进基层工会组建升级上,着力增强工会活力。要指导各县(市)区总工会完善落实各项组织管理制度,圆满完成换届选举工作。要主动跟进县域经济和工业园区的发展,在配备专职工会干部、明确职级待遇、界定管理范围、保障重点经费、规范工作流程等方面,取得示范性突破。要在50人以上企业工会深入开展“双亮双履双述双评”工作,确保取得工作实效。要组织县(市)区总工会推动企业工会主席直选工作,抓好试点,开好现场观摩会,规范召开会员代表大会。要注意解决好“有人管事、有钱办事”的问题,借鉴省内外先进经验,加大各级投入力度,为乡镇(街)和社区工会及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招聘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推进工会工作向基层延伸。
    二是在推进职代会、工资集体协商升级上,着力提高运行效能。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抓好指导、督促和检查,确保50人以上企业规范召开职代会,注重在区域性、行业性工会发现和树立坚持职代会制度的典型;要在50人以上企业,继续深入开展厂务公开工作。要按照上级要求,制定好《锦州市工资集体协商三年规划》。要将签订履行集体合同作为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制度,以非公有制、改制企业和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为重点,深入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督促、检查企业二次协商,全面提高集体协商质量和签订集体合同、工资专项合同的覆盖率。要把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合同履约情况,作为参与推荐和评审各类“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工会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的核心指标和重要评选条件。
    三是在推进职工文化建设升级上,着力实现文化普惠普及。以全面提高职工素质为主线,以服务职工和基层为手段,大力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程、企业文化职工文化精品建设工程、基层文化活动示范工程、主流舆论壮大工程”“四个工程”。重点是要用“中国梦”的共同理想,在全市职工中开展“从梦想出发——寻找最美劳动者”活动,挖掘一批基层一线普通劳动者的典型代表,对最终评选出的“最美劳动者”,符合条件的授予锦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在全社会积聚和形成“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正能量;加强市总网站建设,将其打造成为展示工会形象、联系党政、服务基层和职工的权威载体和平台;举办“锦州市首届职工歌手大赛”;继续深入开展好“送文化·进基层”活动,为企业、社区和重点工程工地的广大职工群众送去慰问演出和精神关爱;进一步加大不同层次、不同规模职工教育培训基地示范点建设,从企业和职工的现实需求出发,开展好有针对性的特色培训,扶持、创建一批有规模有影响的职工书屋和文体示范基地,使之成为职工学校和文化乐园;要在建好各传统协会的基础上,成立锦州市职工文体协会,以正确方向引导职工文体活动开展;市工人文化宫要在保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开发公益型项目,做大文化品牌,为职工提供更好更多的优惠和免费服务项目。
    四是在推进工会服务帮扶体系升级上,着力加快服务转型。积极推进服务职工向普惠制发展进程,做实“职工有困难找工会”各项制度机制,强化“四季送”活动,研究探索推行职工医疗互助保险工作,力争进入全省先行试点单位。完善职工服务帮扶卡的内容,增加服务帮扶项目,扩大发放面。注重解决特殊职工群体的困难,开展特色专项援助行动,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对县(市)区总工会和基层工会组织自身创立的特色帮扶服务项目予以重点支持,用“项目制”的方式运作和规范服务工作。在升级过程中,全市220个社区服务站要全部实现建好“职工帮扶平台、法律援助平台、就业培训平台”和“文体活动阵地”“三平台一阵地”的目标,建立完善三级服务帮扶网络。同时,促进规模以上企业服务中心升级达标。从市本级做起,全面加强阵地建设:强化职工服务帮扶中心建设,更好地为职工群众提供满意服务;在职工会馆的基础上,建设职工健身中心;完善办公功能,做好机关办公楼的改造工作,提高服务职工能力。
    五是在推进劳动用工监督检查升级上,着力实现职工体面劳动。以“安康杯”竞赛为突破口,将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预防放在首位,引导劳动、安全竞赛活动向新兴产业、新型经济组织延伸,向中小微企业拓展,向乡镇(街)、社区和农民工聚集场所覆盖;开展“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专项行动督查,搞好职业卫生健康情况调查;强化“和谐文化、创新文化、安全文化、勤俭文化”班组小家建设,推进创建活动,抓好5—10个“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努力把班组建设成职工倍感温馨的家园、朝气蓬勃的集体、勤奋进取的舞台,使班组真正成为职工成长成才的摇篮、生产经营的前沿阵地、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进一步建立健全劳动法律监督组织,规范制度,发挥作用,形成横向协调协作、纵向贯通、上下联动的劳动法律、劳动关系动态信息调控机制。密切与劳动等行政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加大劳动用工监督检查力度,将各单位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用工登记备案情况和工资支付情况作为检查重点,依法规范和监督企业用工行为,推进劳务派遣工实现同工同酬同权,努力促进职工群众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
    六是在推进劳动争议调解升级上,着力构建社会化大调解格局。建立健全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层级制”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作用,做到组织人员健全、工作职责落实、程序合法规范、调处手段实际,将争议调解贯穿于矛盾发生化解的全过程,做到有劳动争议第一时间知情、第一时间调处。着重落实“三道防线”的建立与完善,强化基层职责,防止争议升级,发挥争议仲裁机构的作用,将矛盾争议化解在发生前、企业中和诉讼之前,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完善行之有效的劳动争议预防调解联动机制,主动加强与劳动行政、司法、法院等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的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努力做到机构对接、人员对接、工作对接。以服务职工为准则,加大维权工作投入力度,强化县(市)区总工会维权机构建设;建立锦州市职工依法维权专项资金,聘请律师和法律工作者为职工提供法律政策咨询服务,并重新组建和完善锦州市职工法律援助中心。
    (二)激发创造性,把握突破点。以创建“和谐职工之家”为突破点,不断在发挥典型作用,展示良好形象,扩大工会影响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在丰富内涵上展示新形象。要把创建“和谐职工之家”作为全市工会工作的重要统领和龙头品牌,坚持互利共赢、促进和谐发展的维权理念,督促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努力构建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推动劳动关系双方协商共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不断丰富内涵,赋予品牌时代意义,持续掀起“和谐职工之家”创建热潮,带动全会工作大发展。
    二是在发挥作用上展示新形象。紧紧围绕创建“和谐职工之家”活动,广泛征求基层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的意见建议,增加职工评家相关条款,健全、完善建家及其考核验收工作标准,年内进行阶段性考核验收,并召开经验交流和总结表彰会。树立一批建家典型,推动建家工作不断向基层辐射。一年内,全市百人以上、有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国有及非公企业,100%达到“和谐职工之家”创建标准;三年内,全市有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80%以上达到“和谐职工之家”创建标准。
    三是在提升品位上展示新形象。创造性、示范性地推进“和谐职工之家”建设活动。要注重在建家过程中,提高精神文化品位,注重心理疏导,关注职工精神文化成长,打造具有锦州地域文化特色的“和谐职工之家”。
    四是在扩大影响上展示新形象。利用两到三年的时间,举全会之力,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坚持“五个好”标准,把创建“和谐职工之家”打造成为在全省乃至于全国有形象、有地位、有影响的工会工作品牌,形成全会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之源。
    (三)体现灵活性,扩大辐射点。更加重视产业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上的独特作用,重点在工资集体协商、维护职工民主权利等方面予以指导和规范。加强财务、经审、资产管理等工作:加大经费收缴力度,优化经费支出结构,保障全会工作顺利开展;认真贯彻中央有关规定,对工会经费使用中存在的“三公经费”超支等问题,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强化经审监督,提高监督效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活跃女职工文化生活,落实特殊权益保障,全面提升工会整体工作水平。
四、打造一流工作作风,在队伍建设上达到新高度
    (一)培养学习力。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工会十六大等会议精神为主要内容,突出抓好中心组和全体机关干部“两条线”的学习,把学习贯穿全年,贯穿工作全过程。在开展政治学习的基础上,采取邀请专家学者、班子成员、部门部长授课和“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不断强化业务学习和培训,练就过硬本领。要制定学习培训规划,利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全面实施“工会机关干部素质大提升工程”,促进履职能力提高,带头实现“四风”转变,努力造就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工会干部队伍。
    (二)增强执行力。要增强调查研究的执行力:采取面向社会招标征集课题、向市总机关各部门和县(市)区总工会下摆及部署课题、举办重点课题研讨会、编辑出版优秀调研成果论文集、表彰优秀调研成果等方式,动员各级工会领导班子和干部广泛参与,开展“工会工作大调研”系列活动。全面加强重点课题建设,开展“课题制”的有益尝试,形成浓厚的调查研究氛围,将“工会工作大调研”常态化,确保每年都有新的动作、新的成果,并注重抓好优秀调研成果向工作实践的转化,激活全会工作开展的智慧之泉。要增强解决问题的执行力:以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为谋划工作的着眼点,各级工会干部要自觉增强“问题意识”,带着问题思考工作,破除衙门作风,紧紧围绕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紧紧围绕事关工会工作开展的最紧迫最关键最重要的原则性问题,下大力气认真加以解决。要增强促动基层的执行力:以业务骨干和专家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不断壮大基层队伍,强化基层工作,增强基层活力,切实提高基层工会干部服务职工的本领以及活动策划、动员和组织的能力水平。
    (三)提升影响力。全面推行“项目制”运作的工会工作新模式。要坚持开门办会的原则,树立大资源理念,进一步争取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支持,充分借助社会各方力量,研究热点问题,寻找有效答案,倡导推陈出新,提高工作效率,开展具有工会鲜明特色的示范性专题项目建设,不断优化工会工作格局,努力实现全会工作整体突破。要做好有序承接政府转移公共服务职能的准备工作,提高有序承接能力,尝试向社会购买服务项目,不断扩大工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让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真正成为职工广泛认可和最可信赖的“娘家人”。